第四百三十九章 臣有一計(巨大章節,一氣嗬成,懶得拆分了。)(1 / 2)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4326 字 2011-03-12

<b></b></div> 王黼要拉童貫一起來墊背。這話在趙佶聽來,似乎變了一個味道,隻見趙佶抬頭看得一眼王黼,麵色頗為平靜,語氣也極為平和說道:“如此也罷,你且先回去吧。”

王黼聞言,直感覺渾身立馬輕鬆起來,終於不用再在此處受煎熬。

卻是趙佶開口又道:“老貨,去把童貫叫來。”

便是這一句話語,本已輕鬆的王黼忽然又感覺壓力重重,這皇帝趙佶把自己打發回去,又單獨見童貫。實在不是一個好苗頭。

“陛下,臣未能為陛下分憂,惶恐之至,臣哪裡有臉麵讓陛下一人在此憂心忡忡,且讓臣陪著陛下想想辦法吧,興許一會就能想出妥善之策。”王黼此時又不願意走了,一來不能讓皇帝趙佶疏遠他,二來也不能讓童貫背後構陷自己,若是童貫真有什麼比較有成效的辦法,王黼也想在一旁幫腔幾句,如此也顯出自己一些功勞。

不料趙佶卻是語氣平和開口說道:“你且回去想辦法吧,有辦法了再來稟告就是。走吧!”

王黼聽言,已然無可奈何,隻得行禮退去,

梁師成先動身而出,過了小路轉角之處,步伐緩慢起來,便是想等王黼過來。

王黼一臉擔憂出得絳霄樓,過了小路轉角看見梁師成,連忙幾步上前與梁師成並排而行,開口道:“太傅,官家要單獨見童貫問策,那童貫最近屢屢與我過不去,此事麻煩啊。”

“此事才知道麻煩,頭前為何不多想想,你為何非要與這童貫過不去,那鄭智又是如何把你得罪了。如今多事之秋,正是用兵之時,童貫正是春風得意,你該親自與之和緩一下了。”梁師成曆經三朝皇帝,當真也是見多識廣,雖然並不多讀聖賢,卻是也知朝堂上許多人情世故。

“太傅,並非我要與童貫過不去啊,是那童貫非要與我過不去。”王黼答得一句,也不正麵回答梁師成的話語。便是在王黼心中,也是如此認為的,就是童貫與自己過不去,鄭智直言打壓自己的心腹秦檜,在王黼看來,豈是當初鄭智一個從四品的外地小官敢做的事情?背後難道沒有童貫的支撐?

梁師成搖了搖頭道:“童貫與蔡京熟識多年,若想童貫棄了蔡京來支持你,你怎麼可能不付出一些代價?不花費一些手段與心思?”

梁師成還算是明眼人。卻是這王黼當局者迷,王黼眼中當真就隻有蔡京,隻以為朝中上下十幾年來唯蔡京馬首是瞻,是蔡京的身份帶來的。隻要自己巴結好皇帝,代替了蔡京,必然也會得到該有的尊重。

王黼把這一切想得太過簡單,一個人超晉八級,陡然乍富,沒有了官場中最重要的這八級的上升過程,沒有了這個過程之中的合縱連橫,王黼顯然與這些朝堂真正的大佬是脫節的。一個官位並不能真的帶來一切,合縱連橫、利益均沾才是能服眾的真正手段,至少要確保朝堂之上大部分人的利益才是穩固的根本。

成功的政治永遠都是最大利益公約數的集合。

沒有做到這些之前,低調與謙虛才是王黼應該做的。而不是仗著皇帝的信任便把自己當成了原來的蔡京,認為自己就應該如當初的蔡京一般地位超然。信任可以建立起來,信任自然也可以瓦解下去。

“太傅,我並非沒有與那童貫示好,他也不想想那太師之位,那楚國公的爵位,是誰在官家麵前與之謀來的。”王黼心中大概是真覺得童貫有些忘恩負義了。

梁師成聞言搖了搖頭,隻道:“那些是童貫該得的,不是你替他謀來的,更不是你給他的恩惠。”

王黼聽言心中並不認同,隻道:“太傅,若非我,童貫豈能得到這些,若是蔡京當朝,豈會與他這般大的名頭?”

王黼此話,當真也有一定的道理,蔡京當朝,興許還真不一定會給童貫這麼大的好處。

梁師成又道:“蔡京予之與否,與你又有何乾,兩個名頭而已,算不得什麼真正的好處?”

王黼聽言,隻道:“太傅有所不知,童貫對我,必然是心中嫉恨,聖寵在我,他心裡不平爾,非利益好處得失的問題。”

王黼下了定論,梁師成搖搖頭也不多言,隻道:“多事之秋,三思後行。”

王黼也聽言並不上心,回得一句:“太傅,今日看那童貫與陛下說了些什麼,煩請晚上的時候告知一下。”

“這是自然。”梁師成答道,童貫與皇帝說的話語,梁師成自然是要再轉達給王黼的。

見到童貫進來,趙佶愁眉不展的麵色立馬緩和不少,待得童貫拜見,趙佶開口就問:“河北已經聚兵操練了,糧餉卻是一籌莫展,此事該如何?”

“陛下,王仆射今日在朝堂之上已經明言,唯有等江南兩浙的賦稅了。如今隻有多加催促,督導各路州府轉運使錢糧運送,以最快速度送到河間府去。”童貫答道,也是中規中矩。

趙佶聽言,歎了一口氣問道:“若是錢糧久久不到,河北軍將你可能確保。。。”

童貫一聽,立馬答道:“錢糧久久不到,軍將無以果腹,必然嘩變,更甚者,興許會劫掠州府以充饑。”

趙佶聞言,心中深信不疑,大宋趙家,最是不信軍漢,這趙佶是那每日提防軍漢造反的皇帝,哪裡會不信軍漢會搶劫以果腹。

“若是解散軍將,讓其各自回歸州府,明年再聚如何?”趙佶問道,既然沒有錢糧,便讓這些軍將從哪裡來的就回哪裡去,如此也就解決了這些問題了。

“陛下,契丹不比黨項,草原大漠之兵,源源不斷,若是士卒不操練,必不能勝。燕雲也不可收回。鄭智在滄州還招了幾萬人馬,更是等米下鍋,若是儘皆遣散了。明年哪裡來的兵馬大戰啊,遼人善戰,等閒不可勝,唯有如此妥善備戰,否則戰端不可輕開,還請陛下三思啊。”童貫答道。

趙佶眉頭緊鎖,左右踱得幾步,問道:“糧餉之事,你可還有彆的辦法?”

“陛下恕罪,臣向來隻掌兵事,朝堂大事多不參與,臣也無良策。”童貫答得一語。

一旁的梁師成聽得麵色一鬆,童貫的這個回答倒是符合梁師成與王黼的利益。若是童貫忽然冒出一句“臣有一計!”,那梁師成當真就要著急起來了。對於梁師成這麼一個太監來說,不論見識了多少朝堂之事,也局限在個人的基礎認知了。國家大事如何,那都是朝堂諸公的事情,梁師成隻在乎自己的利益,憂國憂民實在不是一個太監應該具備的素質。

趙佶聽言,忽然抬頭望向遠方艮嶽,望向艮嶽上方的蔚藍天空,長歎一聲,惆悵說道:“曆代先皇之遺願,到得如今,卻又付了一江流水。燕雲如鯁,一百多年橫在喉中,父皇嘔心瀝血還曆曆在目,朕無能,愧對列祖列宗啊!”

趙佶一語,當真有幾分感動。至少這一份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抱負,是可以稱道的。

童貫見鋪墊得差不多了,上前說得一句:“陛下,蔡太師多日之前與臣巧遇,閒談之時曾出得一計,此計可解此時艱困。隻是此計臣不敢奏。”

要說童貫高明,就在於此了。如此前後鋪墊,實在是把趙佶的心思摸得透徹,還借勢又幫了蔡京一把,至於什麼計策之事,大概也是與蔡京沒有什麼關係的。

果然趙佶聽言渾身一震,連忙轉頭來問:“還有何敢奏不敢奏的,快快道來。”

“臣鬥膽,還請陛下恕罪。”童貫恭敬一禮。

“快說快說。”趙佶已然等不及了。

“陛下,蔡太師與臣說,各路州府每年的賦稅,除了上繳東京之外,都會有不少結餘,以供地方築路修橋、修繕道觀府衙等開支耗費,如今戰事緊急,糧餉艱難。若是派兵到各個州府清查衙門府庫,把這些結餘一應充當軍資,必然能聚少成多,北地幾十州府,應當能聚齊糧餉,明年大戰可保無憂。隻是如此,各地百姓頗為受苦。”童貫話語說得倒是直白,但是又說得極為隱晦。

州府衙門之富庶,不是皇帝趙佶能想象的。說是聚少成多,隻怕這一招下去,要大發一筆橫財。倒是童貫說話也極為謹慎,州府貪墨之財被童貫說成了為民修路之類的經費。卻也說百姓會頗為受苦。

趙佶一聽,眼神一亮,問道:“可是鄭智帶兵南下剿賊時候所行之法?”

“正是!”童貫答道。

曆史之中,童貫伐遼,過境州府之時,便是“搶”了一路。如今卻是更加名正言順,隻怕河北兩路,河東路,京東兩路,皆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