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爺雅間裡的熱鬨(1 / 2)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3372 字 2011-03-12

<b></b></div> 詩會,自然還是要有詩詞。詩詞之後,眾人飲得幾番,就會開始高談闊論,便是策會。

楊瘦大家,知道二爺今天來,開場彈唱的,必然首選皇帝陛下的詞,唱得一曲《摸魚兒》,也是為了迎合二爺的喜好。倒也是難為楊大家了,皇帝陛下攏共沒有幾曲詞作現世,還得反複去唱,好在二爺也有幾曲不錯的,如此配合著,這開場曲,就沒有其他人的了。

對於一些真正有才的文人士子,倒是顯得有些不公平。

二爺便也自己把那麵對舞台中央的窗戶開了起來,如此眾人透過窗戶,倒是可以看到舞台中央的楊大家表演。

待得片刻之後,楊大家便是要求幾曲詞來彈唱了。以往鄭智少來這種場合,便把這種場合看得太過正式。其實在周度文這種常來常往的人心中,寫幾曲詞作以供彈唱,不過就是平常事情,純屬消遣。

說到周度文,而今已然是學部尚書,管理著國家教育之事,接的是李清照之夫趙明誠的位置。今後兩年,可能就要到政務院任一個副職了。如今的周度文,已然不是當初的周度文,務實之間,便也有了一身的本事。跟在吳用與李綱之後,處理著大小事情,這十來年時間,周度文本也是個聰明人,怎麼也差不到哪裡去。

當然周度文也是這樊樓的常客,就如當初在汴梁一樣,詞曲之道,依然是周度文工作之餘最為喜愛的事情,便也是家學淵源。

如今這河間府,周度文的詞,隱隱有些獨占鼇頭的意味,婉約派已然成形,從周邦彥起,再到李清照,如今再來一個周度文。婉約詞,從此便是大放異彩。

果然,這詩會已然開始了的樊樓內苑,公務繁忙的周度文姍姍來遲。

進得廳內,帶著的隨從都留在了門外,周度文低著頭快步往右邊第一間的廂房而去,便也是不願打擾眾人的雅興,更不願意打斷台中的唱曲之聲。

若是彆的官員到此,必然從正中過道而走,龍行虎步,昂首挺胸,還要故意走得慢一些。如此便也好讓人認出自己,受這些小輩一番崇敬拜見,如此方才顯得風光。當然,此時那台上的曲子,自然也得停下來。

周度文卻是不然,低頭進來,直接往側麵的過道而去,身上的衣服也隻是普通的文人長衫,外麵反而套了一件綠色的大棉襖,這種大棉襖鄭智也多穿,便是路邊的販夫走卒,存了一些錢也能買得起。

如此快步從側麵過道而去的周度文,這些目光都在台上的人,當真就沒有發現學部尚書的到來。周度文大概也在這裡待不得多久,不能如這些年輕人一樣觥籌交錯,淩晨不止。周度文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到得此地,聽上幾曲,喝上兩杯小酒,便也要回去休息了,明日還要上值,如此隻算是工作之餘的一點消遣。家中也還有愛妻等候,便更是不會多留。

一個從江南而來的少年,十七八歲模樣,今日也到得此處。這少年顯然是沒有受到邀請的,能入得這內苑來見識一番京城裡的文風,自然是托了朋友的福氣。江南士子,在河間的也不在少數,打入主流圈子的,自然也是不少。

少年對於詩會也是見識多了,絲毫不怯場。隻是對於今日詩會的人,大多不熟。落座在靠後的桌案上,便也沒有了推杯換盞,少飲了幾杯,聽著同鄉給他介紹著那左邊第一間廂房的事情,那京城中鄭二爺的傳說。

唱罷曲子,便等新詞,楊大家有禮有節,向在場眾人邀約詞作。

周度文兩杯小酒下肚,心情不錯,提筆就寫:征騎初停,酒行莫放離歌舉。柳汀蓮浦。看儘江南路。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空回顧。淡煙橫素。不見揚鞭處。

《點絳唇》這個詞牌,便是所有詞牌了比較短的,便也是周度文興致所致,就這麼幾語而出。詞意說戰陣,說征途。周度文見多了戰陣之後,便也經常寫一些關於戰陣的詞句,當年大軍南下,狂追舊朝皇帝幾千裡,直追入海,今日雖然來得晚了,隻聽得半曲鄭智的摸魚兒,昔日光景,已然曆曆在目。

年紀慢慢大了些,終歸是多愁善感了些。雖然寫戰陣,卻還是讓周度文寫出了婉約之感。

小廝從麵對舞台的窗口接過周度文之作,傳上台去,並無落款。楊大家早已從麵對自己的窗口認出了詞作之人,舞台上也隻能直接看到左右第一間的兩個雅間窗戶,便也知道周先生向來低調,便也不介紹是哪位的大作,也就不出幾語感謝。

雖然上台來的詞作不少,但是周度文這曲,自然是要先唱的。

此曲唱出,眾人還在猜測是誰寫得此曲,連個介紹都沒有。

卻聽得左邊第一間裡,傳來一聲喝彩:“好,好詞!空回顧,不見揚鞭處。便是道儘萬裡征人思鄉愁。”

這一句話,聲音極大,若洪鐘一般,不似文人那般自持身份的話語格調,文人大多不會這般大喊大叫,聲音即便大一些,也當有個格調,突然這般大喊,十足有些失禮。出言之人,便是趙王鄭凱,也是不遠之後的東宮太子鄭凱。

唯有征人,方才懂得征人。一去萬裡黃沙地,回顧是空茫茫,揚鞭之處,便也不見。一彆經年,舉杯對月,聽不得半點離歌。戰陣烽煙,卻又催人更遠去。

周度文聞言淺淺一笑,知己爾,當再飲一杯。

在場眾人聞聲皆是麵色一愣,待得尋到聲音來處。大多皺了皺眉頭,便是想著為何鄭二爺房中,有這麼幸運的愣頭青。

楊大家還在翻著傳上來的七八張紙,翻來翻去,又選了一曲,起身一福,笑意盈盈:“奴家多謝越州山陰陸遊不棄,一曲《卜算子》,詠梅之作,實數上成。再謝,請諸位才子品鑒。”

說完之後,又是一福,方才落座撫琴,口中咿呀:“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陸遊便是之前那個因為同鄉照顧,才能進到這裡的江南少年,越州山陰人士(紹興)。此時名聲不顯,表字都未有,便是初出茅廬。陸遊其人,文風絕頂,更是忠心愛國之輩,還是那主戰有風骨之人,便是那老來寫就的一句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後世大名,千年不止。隻是這大夏已起,這一句再也出不來了。

冬日梅花,便也正是應景,驛外斷橋邊,便也是陸遊剛剛千裡北上而來,剛入京城。

這一曲,已然絕頂,一鳴驚人!

在場眾人,除了陸遊同鄉,便是沒有一人再聽過這個名字。互相麵麵相覷,便都在人群之中尋著到底哪位是陸遊。

周度文便是又拿起了酒杯,自顧自笑道:“今日倒是沒有白來,越州山陰陸遊,才子輩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