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衛道子(1 / 2)

凶葬閣 風塵散人 1629 字 21天前

第991章 衛道子 </p>

那些黑乎乎的東西,都是些長約二十公分、寬度約隻有一公分多一點的竹片。 </p>

竹片不似這些巨石建築,能承受得住時間的打磨,哪怕是在封印下,保存狀況相對良好,也不可能完全不變樣,碳化、腐朽之後,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p>

這是——尺牘! </p>

也就是竹簡的竹片。 </p>

而且是民間用來書寫書信的竹片,這從長度可以看出,一尺左右的基本都用於民間,而三尺左右的則用在詔書上,兩尺左右的卻是用來抄寫經書的,這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p>

看來......這確實是我家那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p>

他應該是商代的人,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識當中,大概都以為商代的書寫材料是甲骨和鐘鼎,畢竟現在挖掘出的商代文字都是出現在甲骨和鐘鼎上的,這絕對是個錯誤的認知,甲骨隻用於占卜等,而鐘鼎則都是禮器,是重器,當然,也有可能是炊具,但總歸這都是非常規材料,之所以發現的都是它們,原因就一個——這些東西能扛得住時光的打磨。 </p>

實際上,商代的主要書寫材料也是竹簡,這從甲骨文中提到的“冊”、“典”等就可以看出,保存不下來就是因為它的材料是竹子,而這裡因為封印的原因,天官留下的竹牘記載竟然保存了下來,放出去絕對是舉世第一份,價值不可估量...... </p>

當然,它對於我的價值來說更大。 </p>

竹牘上是用毛筆寫出來的一個個小字,這也很正常,雖然相傳毛筆這東西是蒙恬發明的,按說出現於戰國時期,實際上這同樣也是錯誤的認知,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毛筆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在距今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裡就有人發現了毛筆的雛形。 </p>

我也問過茳姚,她們那個時候用的確實就是毛筆,隻不過不是現在的狼毫筆,也就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做的毛筆,而是用兔子毛做的,名為兔毫。 </p>

實際上,兔毫在書寫上要優於狼毫,隻不過原材料已經沒地方找了,古人常言製筆以中山兔最好,肥且毫長,大概就是現在太行山裡的兔子,然而現在的製筆行家壓根兒在太行山裡沒發現這種兔子,全國的所有兔子,毫最長的反而成了長江那邊的兔子了,原因可想而知,古人言筆鋒殺儘中山兔,可窺一斑。 </p>

有一種誇張的說法叫做,兔毫製筆,蘊藏了晉唐書法的一半秘訣。 </p>

可見這書寫效果的差距有多大! </p>

哪怕是落在我們家這種沒什麼藝術細胞的傳承上,它仍舊有了優勢,竹牘上的文字是用墨寫上去的,最不易產生變化,能保存很久,文字用的就是祭文,那些怎麼看都晦澀的古怪文字,竟然生生寫出了一種飄逸感。 </p>

我看過很多的祖先留下的手劄,這位老祖宗的書法可能是最棒的,雖然竹牘腐敗,可上麵的字跡倒還算清晰,不影響閱讀。 </p>

可惜,竹簡已經散開了,竹片散落成了一堆,在羚羊精把它們帶回來的時候,更是混淆在了一起,順序完全打亂了。 </p>

無雙拿出的隻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看了幾眼,祭文我是認得的,對方並沒有使用天官巨闕和玄黃九葬裡那些高深的祭文,隻是因為內容的不連貫性,上句不接下句,根本無法閱讀! </p>

“讀祭文就已經夠吃力了,更不要說讀現在這樣的祭文,這個整理工作也是個不小的工程量。” </p>

我歎了口氣,又睨了一眼羚羊精帶回來的那些薄薄的石板,保存的相對完好,可上麵的文字卻不認識,正是我們收到的那些金子卡片上的文字,可能現在全世界也就隻有錢光啟還能辨認這種文字了,於是乎,我隻能收斂起心思,將竹牘重新收拾好了,起身道:“休息的差不多了,咱們也該回去......” </p>

話未說完,茳姚的聲音忽然在我心頭響起:“你再取出那些竹牘來,我還想看看上麵的文字......” </p>

這娘們......一直在潛水,很少冒頭,忽然說話還真是嚇了我一跳。 </p>

她,不認識祭文! </p>

難道說...... </p>

我心頭一動,又取出了幾支竹牘,放在一起,讓她對比著觀摩。 </p>

須臾後,她長歎一聲:“果然是......衛道子!” </p>

衛道子?就是封印這裡的天官嗎? </p>

她......知道這個人!! </p>

這可算是意外之喜了。 </p>

因為年代的不準確性,我隻知道封印這裡的祖先是商代時的人,可殷商存國六百年,他具體是哪個時期的人就不清楚了,茳姚雖然是殷商王女,未必就一定知道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