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老師小課堂(二)(1 / 1)

一生庸世 白澤太蒼 2339 字 13天前

今天咱來講貨幣的流通。商品流通,包含著從商品變為貨幣、再從貨幣變為商品的兩個對立的過程。而貨幣流通,它是在相同過程中不斷的、單調的重複,隻是貨幣作為購買手段,不斷同一個個商品交換,變換位置。貨幣運動形象地說,是一種商品被另一種商品代替,它隻是商品流通的表現。作為商品流通的結果,它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變換而引起的,並不是由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引起的。每一個商品在流通中走出第一步,也就是在進行第一次形式變換後,就退出了流通。同時,也總有新商品不斷地進入流通中。貨幣卻是相反的,它作為流通手段不斷地留在流通領域,不斷地在那裏流動。同一些貨幣反複不斷地變換著位置,不僅能反映出一個商品的形態變化係列,還反映出了整個商品世界無數形態變化的交錯聯係。在每一段時期內,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的總量,一方麵由流通的商品世界的價格總額來決定,另一方麵取決於這個商品世界的互相對立的流通過程的快慢,這種流動速度決定著同一量的貨幣能夠實現價格總額的多大部分。但是,商品的價格總額又決定於每種商品的數量和價格。價格的變動、流通的商品量、貨幣的流通速度,這三個因素,可能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比例變動,由此,待實現的價格總額以及受價格總額製約的流通手段量,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組合。人們在購物時,付出相應的貨幣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貨幣在商品使用價值換位和轉手後,流通並沒結束,貨幣也並沒有退出流通過程。圖中,即為貨幣流通的場所。貨幣流通表現為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階段,即由使用的形態轉為價值形態,再由價值形態轉化為使用形態的流水般的統一,也就是買和賣兩個過程的流水統一。相反,貨幣流通緩慢,則表現為這兩個過程分離成彼此對立的獨立階段,表現為形式變換的停滯。或者說,貨幣流通速度也是商品形態變化速度的反映,它不但反映了社會物質交換的速度,也反映商品退出流通並為新商品所代替的速度。如果商品價格保持固定不變,而流通商品量增加,或者貨幣流通速度減低,或者這兩種情況同時發生,流通手段量就會增加。反過來,由於商品量減少,或者是貨幣流通速度增加,流通手段量就會減少。在商品價格普遍下降時,如果商品的增加同商品價格的跌落保持相同的比例,或貨幣流通速度的減低同價格的跌落保持相同的比例,流通手段量就會不變。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貨幣流通速度的減低比商品價格的跌落更快,流通手段量就會增加。各種因素的變動可能互相抵消,所以儘管這些因素不斷變動,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不變,從而流通的貨幣量可以保持不變。流通手段量決定於流通商品的價格總額和商品形態變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貨幣或貨幣材料的量決定於貨幣本身的價值。三、鑄幣、價值符號貨幣的鑄幣形式,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渠道手段的職能中產生出來的。在金或銀充當流通手段時,必須經常鑒定它的成色,為了避免反複進行鑒定這種麻煩,就產生了把金或銀製成某種固定的貨幣形式的需要。國家承擔了製造貨幣的任務,負責把金銀鑄造為貨幣。國家按照一定的規定,以一定的貨幣單位將金銀鑄造成貨幣,這叫做本位幣。在商品的價格或貨幣名稱中,以觀念想象地表現出來的金屬重量,必須在流通中作為同名的金塊或鑄幣和商品相對立。鑄幣隻適用於國內流通。當金銀作為鑄幣同商品相對立。金銀作為鑄幣穿著不同的國家製服,一國特定的鑄幣隻能在國內流通。當它們在世界市場上時,又得脫掉這些製服。在流通中金幣多少都會有一些磨損,不同的隻是有的磨損多一些,有的磨損少一些。但它們還是都按照法定含金量或是名義上的含金量來流通,即金的名稱和金的實體、名義含量和實際含量,在事實上已經開始分離了。這樣一來,在貨幣流通中就隱藏著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記號,或用象征來代替金幣執行鑄幣的職能的可能性。即使像紙幣這種沒有什麽價值的東西,也可以用來代替金來執行鑄幣的職能。就金屬貨幣而言,這種純粹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隱藏著的。對於紙幣而言,這種性質就暴露無遺,這隻是國家強製流通的紙幣,紙幣是直接從金屬鑄幣流通中產生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隻有在金孤立地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才可以由符號來代替。因為隻有在國內流通領域,國家才能實行強製。所以,也隻有在國內流通領域,金的鑄幣或是流通手段職能才能孤立化。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金才能在紙幣上取得一種同它的金屬實體和外表相脫離,並且是純粹職能的存在形式。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隻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係中產生,紙幣的發行限於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數量。紙幣是金的符號或貨幣符號。紙幣同商品價值的關係,隻不過是把商品價值觀念地表現在一個金量上,這個金量則由紙幣象征性地、可感覺地體現出來。紙幣隻有代表金,才能成為價值符號。貨幣貨幣,是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來實現職能的商品。因此,金或銀就是一種作為貨幣的商品。金作為貨幣執行其職能,必須是在這樣的場合才可以:一是它必須以其金體或銀體出現,因而作為貨幣商品出現。也就是說,它不是像在充當價值尺度時那樣,純粹是觀念上的,也不像在充當流通手段時那樣,可以有別的東西來代表;二是它的職能不管是由它親自執行,還是由它的代表執行,都要使它固定成為唯一的價值形態,成為交換價值的唯一適當的存在,而與其他一切僅僅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相對立。貨幣貯藏貨幣隻是商品運動的表現。商品的形態變化,或是賣買這兩種對立的形態不斷地循環,貨幣就表現為不停地流通。這種變化係列一旦中斷,就會出現賣了而不再買的情況,貨幣流動就會停止,由起流動作用的貨幣也就是鑄幣,變成起貯藏手段的貨幣。資本的利潤與其投入行業收益率是否穩定有關。如果某一行業所冒的風險非常大,那麽也就意味著會有相當高的利潤回報,在這種高利潤的誘惑下,許多人會抑製不住甘冒風險,因此走私、偷竊屢禁不止的現象就出現了。貨幣貯藏的職能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而發展。商品流通初期,人們生產的使用價值,在滿足了自己的直接需要後還有剩餘的時候,可以把它拿出去換取貨幣。於是,金銀就成為社會多餘財富的象征。在這種情況下的貨幣貯藏,被稱為樸素的貯藏形式。商品生產進一步發展,情況就發生變化。每個商品生產者都必須貯藏貨幣,以便能隨時購買他所需要的東西。此時,貯藏貨幣的目的就不是為了使用價值,而是為了交換價值,是把貨幣作為隨時能購買一切商品的手段來保存,以便積累更多的社會財富。這時候,求金欲望就產生了。貨幣是一般財富的代表,它在質的方麵是無限的,能與任何商品交換;在量的方麵,貨幣是有限的,一定量的貨幣隻是一定社會勞動的體化物,隻能當作有限的購買手段,來換取一定量的商品。貨幣的這種無限性和有限性使貯藏者不斷地去積累勞動,貯藏貨幣。李嘉圖認為,從長期來看,價格反映了生產成本,可稱之為“自然價格”。自然價格中的人力成本,是勞動者維生所需的花費。勞動者維持自身生活以及供養家庭的能力,不應取決於其工資的貨幣數量,而應取決於這筆貨幣所能購買的實物和必需品的數量,即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對於貨幣占有者而言,價值同價值形式是分不開的,貨幣的增多就是價值的增多。貨幣貯藏者為了把更多的貨幣貯藏起來,一方麵,不惜暫時犧牲自己的享受,儘量賣而不買;另一方麵,儘量多生產,以多賣出商品。另外,貨幣貯藏者除了直接貯藏貨幣這種形式之外,還有另一種貯藏形式,即收藏金銀製品。由此,就形成了一個日益擴大的金銀市場,來買賣金銀這種商品。但是若社會上出現經濟危機,這些金銀則會作為貨幣又重新投入市場,成為潛在的貨幣供應源泉。在金屬貨幣流通的經濟中,貨幣貯藏執行著種種不同的職能。它的第一個職能,就是調節貨幣流通量。隨著商品流通在範圍、價格和速度方麵的經常變動,流通的貨幣量也不斷增減。所以,實際流通的貨幣量必須能伸縮。為了使之總是同流通領域的飽和程度相適應,一個國家的現有的金銀量必須大於執行鑄幣職能的金銀量。而這個條件是靠貨幣的貯藏形式來實現的。如果說,貨幣貯藏是蓄水池,那麽流通中的貨幣,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貨幣永遠不會溢出它的流通渠道。支付手段貨幣的支付手段是由商品流通渠道的發展而產生的。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商品的讓渡商品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的矛盾也隨之發展。貨幣也就取得了支付手段的職能。等價交換的商品和貨幣不再同時出現在賣的過程兩極上。隻有在商品現實出現時,貨幣才代表買者象征性地出現。比如說,一些商品需要的生產時間較長,另一些商品需要的生產時間較短。不同的商品的生產與不同的季節有關。一些商品在市場所在地生產,另一些商品則要旅行到遠方的市場去。因此,一個商品所有者可以在另一個商品所有者作為買者出現之前,先作為賣者出現。另一方麵,有一些商品,例如房屋的使用權是按一定期限出賣的。買者隻是在期滿時才真正取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他是先購買商品,後對商品支付。一個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一個商品所有者卻隻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於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裏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一種職能。貨幣成了支付手段。貨幣充當支付手段的職能會引發一係列後果。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引起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生產的。同時,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債券本身又因債權的轉移而流通。信用事業不斷地擴大,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也隨之擴大。在商品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後,貨幣充當支付手段的職能就會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以外。貨幣變成契約上的一般商品。地租、賦稅等等由實物交納轉化為貨幣支付。這樣一來,就必須積累貨幣,以償還賬務。隨著資產階級社會的發展,作為獨立的致富形式的貨幣貯藏消失了,而作為支付手段準備金形式的貨幣貯藏卻增長了。世界貨幣貨幣一旦越出國內流通領域,便失去了在這一領域內獲得的價格標準、鑄幣、輔幣和價值符號等地方形式,又恢複原來的貴金屬塊的形式。在國內流通領域內,隻能有一種商品充當價值尺度,從而充當貨幣。隻有在世界市場上,貨幣才能充分地作為這樣一種商品起作用。這種商品的自然形式同時就是抽象人類勞動的直接的社會實現形式。這樣,貨幣的存在方式就與貨幣的概念相適應了。世界貨幣執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職能、一般購買手段的職能和一般財富的絕對社會化身的職能。但是,它的最主要的職能,是作為支付手段平衡國際貿易差額。金銀充當國際購買手段,主要是在各國間通常的物質變換的平衡突然遭到破壞的時候發揮作用。最後,它們充當財富的絕對社會化身是在這樣的場合,不是要買或是要支付,而是要把財富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同時,商品市場的行情或者要達到的目的本身,不容許這種轉移以商品形式實現。每個國家,為了國內的流通,都需要有準備金,為了世界市場的流通,也需要有準備金。因此,貨幣貯藏的職能,一部分來源於貨幣作為國內流通手段和國內支付手段的職能,一部分來源於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在後一種職能上,始終需要實在的貨幣商品,真實的金和銀。金銀的流動是二重的。一方麵,金銀從產地分散到整個世界市場,在不同程度上被不同國家的流通領域所吸收,這樣就進入了國內流通渠道,用來補償磨損了的金銀鑄幣,或是為奢侈品提供材料,凝固為貯藏貨幣。另一方麵,金銀又不斷往返於不同國家的流通領域,這種運動是隨著匯率的不斷變化而產生的。資產階級生產發達的國家把大量的、集中在銀行準備庫內的貯藏貨幣,限製在它執行各種特殊職能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以內。沒有特殊情況,如果準備庫內的貨幣貯藏大大超過平均水平,那就表明商品流通停滯了,或者商品形態變化的流動中斷了。“下課,明天講資本的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