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適應(1 / 2)

<b></b></div> 四川承宣副使呂文德率領四川大軍,突破蒙軍的阻攔,進入到鄂州,讓鄂州的防禦,更加的堅固,這從根本上,激勵了諸多將士的信心。

不過矛盾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鄂州禦前諸軍都統製、鄂州刺史張勝,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與呂文德之間的關係。

呂文德雖然是四川承宣副使,但其實是代行承宣使的職責,統領四川境內的禦前諸軍,抵禦蒙軍的進攻,且負責四川各地的守衛。

呂文德以承宣副使的身份統領四川境內的禦前諸軍,可以給諸多的都統製直接下達命令,從這個方麵來說,呂文德是張勝的上級。

不過鄂州的防禦戰,按照朝廷的部署,由張勝統籌指揮,也就是說,任何進入到鄂州馳援的大軍,都應該聽從張勝的調遣。

要命的是,呂文德是文官,以從三品的禦史中丞,出任四川宣府副使,權力更大。

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軍中的最高指揮官,曆來都是文官出任,武將隻能夠充當副手,從這個層麵來說,呂文德的地位和品階,遠遠高於張勝。

張勝根本無法命令呂文德,相反,他所有的部署,都必須與呂文德商議。

在如何護衛鄂州城池的安全方麵,張勝與呂文德之間出現了分歧。

張勝認為,各路大軍的主要精力,就是守衛鄂州城池,其他的方麵暫時不需要考慮,隻要能夠守住鄂州城,蒙古大軍就不敢覬覦京城臨安。

呂文德的看法不一樣,他認為必須要主動出擊,

這是因為從地理位置方麵來說,襄陽的地位比鄂州更加的重要,是朝廷的南大門,蒙古大軍沒有將進攻的中的重點對準襄陽,這是他們的失誤,蒙古大汗豪格陣亡,導致蒙古內部不穩定,各路大軍必須要抓住機會,迅速的反擊,力爭收回更多的城池和領土,同時與駐守襄陽的大軍會和,將蒙軍完全版驅逐出大宋之領土。

兩人的判斷都是不錯的。

呂文德經曆了太多的廝殺,已經能夠從容麵對勝敗,張勝則不一樣,負責駐守鄂州,時刻警惕,兩人的作戰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彆,張勝傾向於收成,呂文德傾向於進攻。

大敵當前,呂文德與張勝之間的認識不能夠統一,這導致各路大軍的調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包括催鋒軍在內的精銳部隊,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這對於臨戰的大軍,是非常致命的。

出任催鋒軍部將的吳邵剛,被舉薦且敕封為從七品的武功郎。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吳邵剛從遊奕軍的守闋效用,晉升從九品五十二階的承信郎,遊奕軍隊將,接下來晉升從七品三十五階的武功郎,出任催鋒軍部將。

這是火箭般的升遷速度,而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邵剛尚不到十六歲。

如此的年紀,能夠出任鄂州禦前諸軍催鋒軍的部將,那已經是奇跡。

不過在軍營之中,沒有誰感覺到好奇。

吳邵剛的驍勇,大營之中很多的將士都親眼看見,憑借著如此強悍的能力,出任武功郎以及催鋒軍部將,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讓吳邵剛沒有想到的是,同為部將的牛德功,對他表現出來不一般的敬仰和崇敬。

按說吳邵剛與牛德功之間,算是死對頭了,牛德功胯下心愛的戰馬,也歸吳邵剛所有,而且當著那麼多軍士的麵,牛德功敗給了吳邵剛,可謂是顏麵儘失。

剛剛進入到催鋒軍的時候,吳邵剛是懷疑牛德功的,以己度人,他認為牛德功遲早都是要報一箭之仇的,不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下來,吳邵剛否決了自身的判斷,牛德功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而且在吳邵剛進入到催鋒軍之中,牛德功主動為吳邵剛宣傳,告訴催鋒軍諸多的軍官軍士,必須要尊重吳邵剛,因為其異常驍勇。

這讓吳邵剛對高達以及催鋒軍,產生了不一般的看法,看樣子高達所說是真的,催鋒軍就是一個整體,隻要進入到其中的軍士,都是大家庭之中的一員,儘管說之前有什麼矛盾衝突,這個時候,也是暫時放過。

當然吳邵剛是非常清醒的,真正的威信,還是需要在實戰之中體現。

馬龍、王十三、杜小七、張炳輝和譚麻子等十餘人,跟隨吳邵剛進入到催鋒軍,吳邵剛知道見好就收,他不會將原遊奕軍麾下所有的軍士,都帶著進入到催鋒軍之中,有些軍士的素質和素養,的確不夠資格進入到催鋒軍之中。

進入催鋒軍的那一刻,馬龍等人領取了帽盔,上麵催鋒兩個字,讓他們激動了很長的時間,他們能夠一躍轉變身份,成為軍營之中上層之存在,都是依靠吳邵剛的努力。

在馬龍等人的眼中,吳邵剛才是他們真正需要效忠的主人。

進入鄂州城池的催鋒軍軍士,事情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