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通牒(1 / 2)

<b></b></div> 張文謙等人費儘氣力,籌謀了算計大宋四川製置使吳邵剛的辦法,可惜主管此事的蒙古親王末哥,對於他們的方案壓根就不滿意,一直都沒有同意,得到忽必烈授權的末哥不同意張文謙等人的方案,就沒有錢去實施,張文謙等人也是無可奈何,他們按照末哥親王的意思,數次的修改方案,可惜沒有等到他們的方案徹底修改完畢,朝廷的局勢突然出現了變化。

七月,走投無路的阿不裡哥,向大汗忽必烈投降了。

阿不裡哥的投降,意味著忽必烈真正成為了蒙古大汗,意味著草原得到了徹底的統一。

阿不裡哥是被合丹與塔察兒兩位親王押解回到開平城的。

早就得到奏報的蒙古大汗忽必烈,高興之情溢於顏表,親率滿朝的文武大臣,到開平城外迎接。

阿不裡哥已經變得很是蒼老,雖說年歲比忽必烈小了不少,可看上去比忽必烈的年紀要大,而且阿不裡哥的臉色是青中帶白,眼看著身體就不是很好了。

這也難怪,足足六年的征伐,阿不裡哥從開始的力量無比的雄厚,到後來的逐漸衰敗,最後更是遭遇到眾叛親離的局麵,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忽必烈倒是沒有嚴懲阿不裡哥,畢竟是自己的弟弟。

這方麵,忽必烈看上去的確比大宋的某些皇上要大度很多的。

諸多的蒙古親王,以及蒙古文武大臣,看向阿不裡哥的神色是複雜的,要說他們也不是特彆反對阿不裡哥。

阿不裡哥與忽必烈最大的不同之處,或者說施政不同之處,就是如何麵對漢化的問題,阿不裡哥是強烈反對漢化的,可忽必烈不一樣,采納了兼容的政策,隻要是好的就吸收,所以阿不裡哥與忽必烈兩人,多年前就成為了對手。

事實證明,阿不裡哥完全排斥漢化的政策,是失敗的,但是這種政策,也代表了不少蒙古部落首領的心思,在這些人的眼裡,蒙古人是世界上最為高貴的人。

阿不裡哥投降之後,忽必烈隨即宣布了旨意,廢除和林都城之地位,在這裡設置宣慰司和都元帥府,用以管轄和林等地。

自此,忽必烈完全統一草原,穩定了內部。

一個月時間過去,草原到了秋高氣爽的八月。

漠北已經基本穩定下來,草原所有部落名義上都擁戴忽必烈這個大汗。

雄心勃勃的忽必烈,準備要行動了。

忽必烈的第一個目標以及最終的目標,就是大宋朝廷,南方的富庶一直都讓忽必烈眼紅,一統天下也是忽必烈必須要完成的事業。

進攻大宋已經不是第一次,天慶元年,當時忽必烈還是蒙古親王的時候,蒙古大汗蒙哥,就率領大軍分幾路征伐大宋,可惜功虧一簣。

這一次,忽必烈下定決心,一定要徹底滅掉大宋。

首先的討論在蒙古親王以及部落首領之間進行,名義上是討論,其實是忽必烈告知諸位蒙古權貴,可是讓忽必烈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決定,在蒙古權貴之中,就遭遇到障礙。

不是說諸多的蒙古權貴不想滅掉大宋王朝,這一點他們與忽必烈的想法是一致的,隻是他們認為,目前漠北一片荒涼,長期的征伐廝殺剛剛結束,需要一段時間的穩定,若是此刻就開始對大宋王朝的征伐,剛剛平定下來的漠北局勢,可能再次出現變故。

諸多親王的這個建議,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漠北諸多的部落,之前都是傾向於阿不裡哥的,現如今阿不裡哥雖說已經被擒獲,幽禁在開平城內,但誰也保不準哪個部落首領會再次的起兵造反,此刻蒙古朝廷的主要任務,就是穩定漠北以及中原地區。

忽必烈發了脾氣,有了受挫的感覺,依照他的性格,出任大汗這麼長時間了,一直都沒有能夠開疆拓土,還失去了一些地方,本就煩惱了,不過忽必烈畢竟是不一般的人,在聽從了諸多蒙古權貴的建議之後,仔細思考也是有道理的。

大規模的征伐,特彆是開疆拓土,必定要做好一切的準備,糧草需要充足,內部需要完全的穩定,將士需要一條心,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取得作戰的勝利。

商議的層麵沒有拓展開,忽必烈已經打定注意,穩定內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不過在穩定的過程之中,還是要有所動作,蒙古大軍至少需要開始蠶食大宋王朝的地域,譬如說四川,譬如說兩淮,甚至是襄陽和隨州等地。

商討結束之後,忽必烈有些沉悶,畢竟他的主張沒有得到擁護,內心還是不舒服。

大殿裡麵,隻剩下了末哥、合丹、塔察兒與哈必赤四位親王。

這四人可謂是忽必烈的左膀右臂,有他們的輔佐,忽必烈要安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