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漸露端倪(2 / 2)

賈似道並未注意到蒙古朝廷的任何動作,其主要考慮的問題依舊是如何增加朝廷賦稅事宜,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愈發的依附在賈似道的門下,以求能夠保住官職,保住自身地位。

賈似道沒有曆史上描述的那麼不堪,至少其擔任丞相的時候,還是想著朝裡的事情。

最讓人失望的還是皇上,皇上對賈似道的依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平日裡根本不過問朝中的任何事宜,什麼蒙古韃子的威脅,什麼百姓生活困苦等等事宜,一律不管。

賈似道的遲鈍,以及朝廷的遲鈍,讓吳邵剛大為吃驚。

襄陽即將麵臨重大的危險,預示著大宋的門戶遭遇危險,一旦門戶大開,大宋朝廷將麵臨滅亡的境地,若是襄陽失陷,則大宋京城臨安無險可守,直接麵對蒙古大軍的兵鋒。

以蒙軍的驍勇,除非是四川的大軍出動,否則皇上就算是下詔天下兵馬勤王,也沒有任何的作用,可惜那個時候,吳邵剛的重點集中在中原,絕不會前往南方勤王的。

曹文剛曾經提出了建議,是不是知會朝廷,告知蒙軍的異動,沒有等到吳邵剛做出決定,李庭芝和郝經等人就否決了這個建議。

吳邵剛倒不是不想通知賈似道,隻是他對於大宋已經失去了信心,這樣腐朽墮落的王朝,就讓其自生自滅,挽救沒有任何的作用。

大宋朝廷的軍隊掌控在樞密院,也就是掌控在賈似道的手中,要知道賈似道根本不懂如何用兵,也不知道怎麼防禦蒙古韃子的進攻,這豈不是意味著,戰鬥廝殺尚未開始的時候,大宋朝廷已經處於下風。

進入四月,節度使衙門開始高度忙碌起來。

李庭芝、郝經、李思琦、曹文剛等人幾乎每天都在分析情報署送來的情報,對比臨安府與大都的情況,觀察淮北以及開封等地蒙軍調動的情況,分析這些情況之後,形成了綜合的意見,提供給吳邵剛做出最終的決定。

吳邵剛看上去超脫一些,很少關注細節方麵的事宜,可其臉上的笑容愈發的少了,嚴肅的時候居多,這讓李庭芝和郝經等人都明白,巨大的動蕩的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了。

終於,四月底的時候,重要的情報再次到來。

合丹已經出發前往淮北,蒙古鐵騎近五萬大軍,也開赴淮北,另外兩萬的蒙古鐵騎,則是朝著開封府城的方向開進。

從情報署偵查到情報,以及張文謙提供的情報來看,集中在淮北的新附軍總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加上五萬蒙古鐵騎,蒙古朝廷投入進攻襄陽的大軍總人數超過十五萬人了,這絕不是一般的進攻,而是對大宋發起的最終的進攻。

京城方麵,賈似道依舊沒有任何的表現,四爺提供的情報之中,根本沒有提及此事。

就連李庭芝都是搖頭歎息了,到了如此關鍵的時刻,朝廷應該是有所表現了。

五月初,朝廷終於有所動作了,可能是察覺到了蒙古大軍的異動。

呂文煥出任襄陽知府,兼任京西安撫副使。

襄陽知府這個官職不算什麼,不過安撫副使這個職位就不一般了,可以調動大軍,情況危機的時候,可以統管一切的事宜。

朝廷總算是有動作了,可接下來的情報,讓吳邵剛大跌眼鏡,樞密院下達的敕書之中,居然隻是調遣了荊南府禦前諸軍護衛襄陽,而作為襄陽一帶的重要兵力的鄂州禦前諸軍,居然還是駐紮在鄂州外圍。

荊南府禦前諸軍有兵力一萬六千人,曆來都是負責襄陽的駐守,而鄂州禦前諸軍有五萬人,其兵力雄厚很多。

都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賈似道難道不明白襄陽需要重兵把手嗎。

李庭芝對於樞密院這樣的安排,甚至感覺到了憤怒,這豈不是拱手將襄陽外圍的諸多地方全部讓給蒙古大軍嗎。

還是吳邵剛的一番分析,揭開了其中的秘密,大概是朝廷認為,蒙古大軍的進攻地方不可能是襄陽府城,其作出來的不過是嚇唬大宋朝廷的舉措,其真正的進攻重點還應該是四川,故而襄陽等地,不需要嚴防死守。

吳邵剛分析之後,眾人留下的就是一聲歎息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