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老家來信(1 / 2)

<b></b></div> 吳邵剛得到情報署確切的消息,四爺已經被任命為正四品的中書省中書舍人,代表朝廷前往襄陽,與蒙古大軍統帥合丹親王談判,因為四爺代表朝廷前往襄陽的事宜沒有泄漏出去,導致朝中人都羨慕四爺,沒有什麼功名、不過是行會的負責人,就能夠一躍成為朝中正四品的官員,還不是因為是賈似道的幕僚,得到了賈似道的賞識。

與此同時,吳邵剛收到了父親吳啟明的信函。

吳啟明不願意繼續留在廬州了,期望能夠舉家搬遷到四川的成都,而且隨行搬遷的還不僅僅是吳啟明等人,包括吳氏家族的不少人,留在廬州的吳氏家族的人不是很多,僅僅是為了能夠守住祖宗的財產。

蒙古韃子圍攻襄陽府城、進犯荊湖南路的事宜,早就傳到了兩淮,而且兩淮也遭遇過蒙古韃子的劫掠,一度造成千裡無人員的局麵,廬州府城和建康府城等地,已經不是很安全了。

這個時候,吳啟明要求到四川成都,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考慮到了家族的安全。

信函之中,吳啟明的要求很是明確,家中的護衛已經足有一路上保衛,隻是吳邵剛需要在成都府城內安排府邸,免得來到成都之後沒有地方居住。

故土難離,吳啟明居然想著主動離開,由此可見,京西南路、荊湖南路以及兩淮等地,已經陷入到惶惶不可終日的地步。

吳啟明的信函來的有些突然,先前沒有任何的征兆,這讓吳邵剛有些為難和惱火。

吳邵剛不是沒有考慮過這方麵的事宜,隻是他認為兩淮暫時還是安全的,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主要進攻的地方不是兩淮,而且拿下了襄陽府城之後,也不會繼續朝著兩淮進攻,相反可能調準矛頭,對準四川方向。

但這是情報署分析出來的情報,是通過大量的渠道以及長時間分析得出的結果,絕不能夠泄漏出去,否則忽必烈與蒙古朝廷就會懷疑,就會改變諸多的策略。

吳邵剛不能夠泄漏這方麵的事宜,也就無從勸阻父親吳啟明不搬遷到成都府城。

其實吳氏家族搬遷到成都府城,也不是壞事情,畢竟辛辛苦苦的拚搏,很大程度上麵就是為了家人,若是家人處於危險之中,那就說不過去了,而且吳氏家族很有可能麵臨兩個方麵的危險,一方麵來自於蒙古大軍,一方麵來自於大宋朝廷。

吳邵剛將此事交給了曹文剛去處理,話語說的很是明確,那就是在成都府城內找到合適的府邸,用市場的價格將府邸買過來,絕不要強行的征收,而耗費的錢財,都是吳邵剛私人拿出來的錢財。

李庭芝對於吳邵剛的做法是很讚同的,他也讚同吳氏家族搬遷到成都府城來,畢竟兩淮製置使呂文德對於吳氏家族一直都是虎視眈眈的,自從他離開兩淮之後,特彆是辭去吏部尚書職位之後,吳氏家族在廬州地方上的影響力是大打折扣的,若不是吳邵剛在四川異軍突起,有著不一般的力量,說不定吳氏家族已經遭遇到呂文德的算計。

曹文剛負責此事之後,本以為簡單,不過真正操作起來,才感覺到不容易。

搬遷到成都府城來的,畢竟是吳氏家族,需要的地方是不小的,想著在成都府城內找尋到這麼大的地方,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若是動用節度使衙門的力量,還是能夠辦到的,可惜吳邵剛是決不允許這等情況出現的。

最好是能夠在成都府城的郊外找到一處地方,重新修建房屋,而且新修建的房屋也顯得很是氣派,也可以防止外界過多的打擾,要知道吳氏家族的安全,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忙活了半個月的時間,秋收季節已經臨近了,曹文剛開始著急了,按照信函上麵說及的,秋收季節結束之後,吳邵剛的父母以及部分吳氏家族的人,就要出發,朝著成都府城的方向而來,可曹文剛提出來的幾個安置的辦法,都被吳邵剛直接否決掉了。

終於,秋收季節臨近的時候,曹文剛前來稟報了,他已經想儘辦法了。

廂房裡麵就是吳邵剛和李庭芝兩人,這等牽涉到家中的事宜,其他人參與進來也不好。

曹文剛依舊堅持在成都府城外麵購買一處土地,修建房屋居住,至於說時間上麵,現在開始修建還是來得及的,畢竟成都府城周遭的商貿是繁華的。

不過吳邵剛依舊沒有點頭。

李庭芝忍不住了,他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曹文剛選定的地方,距離成都府城不到十裡地,周遭雖說有一些百姓,可搬遷的難度也不是太大,再說府邸距離成都府城這樣的距離,也是很不錯的,做什麼事情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