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策略變化(1 / 2)

<b></b></div> 佟衛華已經成為大都方麵情報網的最高負責人,掌管整個的情報網絡,經曆了太多的事情之後,他做事情也更加的謹慎,除非是重大的事宜,一般情況之下不會親自出麵。

鹹淳五年底的時候,佟衛華手中就有了張文謙的信函,六年初的時候,劉秉忠、竇默、許衡以及張柔等人的信函也相繼送到了大都,可佟衛華一直都沒有什麼動作,而能夠搜集到的大都方麵的情報,也少了很多。

隻有呆在大都,才能夠明白局勢的危險,佟衛華已經察覺到了,蒙古朝廷對大都都城的管理已經變得很是嚴格,特彆是對於都城裡麵的漢人,更是嚴加管控,這說明蒙古朝廷警覺到了,或許張文謙等人的叛逃,在大都城內得到了支援。

如此情況之下,佟衛華當然是以自保為主。

機會來自於姚樞到酒樓來吃飯。

姚樞曾經是忽必烈最為信任的漢人大臣之一,為確定蒙古朝廷的禮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度被任命為中書右丞,可惜當時中書省的權力在中書左丞阿合馬的手裡,後來阿合馬成為了蒙古朝廷的丞相,姚樞卻被任命為有職無權的同議中書省事,兩者的差彆是巨大的。

忽必烈繼任大汗以來,蒙古大軍時時刻刻都處於征伐之中,籌集大軍的糧草就成為了最為主要的任務,當年忽必烈信任的王文統,以及後來的阿合馬,在斂財方麵都是高手,他們幫助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征收了大量的賦稅,保證了大軍的開銷,故而得到了忽必烈更大的信任,可惜姚樞卻反其道而行之。

姚樞是側重於治國之道,要求減輕百姓的賦稅,還民以安寧,這個主張,與阿合馬等人的做法背道而馳,也不符合忽必烈與蒙古朝廷的利益,自然是要遭受到排擠的,可惜姚樞不懂得變通,一味的強調自身的認識,由此遭遇到忽必烈的疏遠和排斥,順理成章了。

蒙古朝廷之中的諸多重要的漢人大臣,相繼歸順大宋朝廷之後,姚樞的日子更加的難過,平日裡幾乎見不到忽必烈,也沒有什麼實際的事情可做,可悶之心可想而知。

不過姚樞一直都沒有歸順大宋朝廷的想法,對於劉秉忠和張文謙等人的選擇,他不置可否,不予評論,但自身還是很注意。

用自我麻醉的態度來形容姚樞,是很合適的,儘管姚樞對於張文謙等人不置可否,但他這種不表明態度的行為,其實就暴露了內心最為隱秘的想法。

大都的酒樓不少,但很多的酒樓都是蒙古權貴以及色目人喜歡去的地方,這些地方姚樞基本是不涉足的,大部分的時間裡麵,姚樞都是在家中吃飯。

佟衛華的酒樓,不是京城最為豪華的酒樓,不過這裡吃飯的絕大部分都是漢人,也有少量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幾乎看不見蒙古人和色目人,恐怕正是這個原因,姚樞在好友的邀請之下,到酒樓吃過幾次飯,感覺還不錯。

後來姚樞個人也到酒樓來吃飯了。、

之所以到酒樓來吃飯,是因為姚樞對於酒樓佟掌櫃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

來的次數多了,姚樞與佟衛華之間也算是熟悉了,本來姚樞身為蒙古朝廷的官員,不大可能與佟衛華這個酒樓掌櫃有什麼交集的,可惜姚樞也就是朝中有職無權的官員,早就沒有當年的風光,還遭遇到忽必烈的疏遠和阿合馬等人的排斥。

熟悉之後,佟衛華還是很謹慎,數次觀察姚樞的言行,在有了自身充足的認識之後,才開始了行動。

佟衛華趁著姚樞單獨來吃飯的機會,好幾次陪著姚樞吃飯喝酒,且說了一些看上去頗為忌諱的話語,雖然說被姚樞反駁了,但姚樞告誡佟衛華,不要繼續說了,免得遭遇到懲戒,這讓佟衛華內心有底了。

機會成熟之後,佟衛華一下子拿出來了劉秉忠、張文謙、竇默、許衡、張柔等人的信函,一並交給了姚樞,且什麼都沒有說。

這一次,姚樞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沒有到酒樓去。

半個月之後,姚樞再次來到酒樓,同樣是什麼都沒有說,如往常一樣吃飯喝酒。

這個時候,姚樞內心已經做出了選擇,特彆吸引姚樞的,就是大宋雲川節度使吳邵剛以民為本的思想,京兆府路、臨洮路、慶原路以及鳳翔路等地的貧瘠,姚樞是很清楚的,當初他曾經勸誡忽必烈,不要竭澤而漁,對京兆府路等地要采取懷柔的政策,可惜沒有得到重視,蒙古朝廷對於京兆府路等地的殘酷壓榨,讓這些地方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