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鬥的是智慧(1 / 2)

<b></b></div> 阿術率領的征南大軍的主力,朝著楚州的方向行軍,而盱眙方向,則是另外一路蒙軍,人數也有近十萬人,朝著宿州的方向行軍,當然這另外的一路大軍,幾乎都是以被強迫進入隊伍之中的老百姓為主的,秋收的時節尚未完全結束,蒙軍集中如此之多的百姓,影響還是很大的,可惜阿術不會考慮這些問題。

阿術派遣的斥候,也偵查到了諸多的消息,譬如說宿州方向有動靜了,發現了大量的明軍開始集結,至於說海州方向,不用偵查都知道肯定是駐紮有明軍的,而且明軍會死守海州州城以及漣水縣城等地方。

阿術非常重視這些情報,特彆是對於宿州方向的情報,更是看的仔細。

戰略部署方麵,長期征伐的阿術,已經有了不錯的大局觀念,可是在戰略分析方麵,阿術還是存在不足的,畢竟蒙古人以武力取勝,以前在漠北草原的征伐,都是以實力說話的,就算是進入南方作戰,絕大部分時候也是依靠實力,孱弱的宋軍壓根不是蒙古鐵騎的對手,也就是呂文德與呂文煥到身邊之後,特彆是在鄂州之戰取得勝利之後,阿術開始重視戰略分析的諸多事宜,他感覺到了戰略分析的重要。

宿州方麵發現大量明軍的消息,讓阿術很是高興,幾乎在獲取到情報的同時,阿術要求大軍加快行軍的步伐,快速的通過楚州,進入到海州與明軍作戰。

十五萬大軍被分為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前軍五萬人,中軍十萬人,謝太後以及李顯等人,悉數被押解在中軍之中。前軍與中軍相互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十裡地,如此就算是前軍與明軍交戰,中軍也能夠在兩個時辰之內抵達馳援。

這樣的安排,在阿術看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對於明軍他也進行了分析,當然是在呂文德與呂文煥等人的幫助之下進行分析的,明軍的兵力不可能很多,駐守海州州城以及漣水縣城的頂多五萬人,畢竟明軍的兵力不是很充足。

阿術做了兩手準備,若是與明軍交戰的時候,作戰順利,則就地與明軍展開廝殺,爭取打敗明軍,收複漣水縣城以及海州州城,若是交戰不順利,那麼就伺機繞開明軍,經過海州之後,與合丹親王會和,等待皇上下一步的聖旨。

總之,在阿術看來,征南大軍與合丹親王率領的援軍聯合起來,就是一股龐大的力量,足以擊敗山東境內的明軍,而且還可以朝著開封府城的方向殺過去。

明軍火炮的犀利,阿術也是知曉的,但火炮最大的作用還是在攻城拔寨的戰鬥之中,至於說野外的戰鬥,大軍散開之後,火炮的作用就不是那麼明顯了,再說火炮明顯的笨重,不能夠快速的異動,若是大軍衝鋒和攻擊的速度很快,則火炮的作用就是有限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阿術對於明軍沒有絲毫的畏懼,自信的阿術,甚至期盼著能夠徹底的打敗明軍,如此他在大元朝廷之中的戰功,將五人能夠企及。

呂文德和呂文煥等人的分析,總體來說也是樂觀的,兩人都是原大宋朝廷的重臣,也是驍勇善戰之人,對於吳邵剛的情況多少是清楚的,特彆是呂文德,曾經是吳邵剛的上級,對於吳邵剛的情況更是清楚。

不過阿術不明白的一點是,呂文德和呂文煥等人就算是提出來建議,可也不能夠推心置腹,畢竟他們是降臣,察言觀色是他們必須要做到的,有些時候提出來意見建議,也要看阿術是不是接受,心情是不是很好,適時的吹捧更是他們必須要做的。

方方麵麵的原因綜合到一起,讓阿術做出了明軍已經分兵的判斷,他認為最好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大軍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進入海州,一舉擊敗兵力不是很充足的明軍。

前軍的行軍速度明顯加快,而且阿術親自指揮前軍作戰,後軍則是交給了麾下的都元帥指揮,前軍與後軍之間的距離,已經超過了百裡地左右。

九月初五,阿術率領的大軍,終於離開了楚州,進入到山東海州所轄的地界。

八月初五離開臨安府城,經過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大軍終於進入到山東海州,這樣的行軍節奏,阿術是很不滿意的,不過一路上需要做出諸多的部署和判斷,而且押解謝太後以及李顯等人,也耽誤了大軍快速的行軍。

讓阿術感覺到高興的是,楚州境內沒有發現明軍的蹤跡,進入海州也沒有發現明軍的蹤跡,就連漣水縣城方向,都表現的很是安靜。

阿術認為自身的判斷完全準確,明軍應該是固守在城池之內,不會主動出來迎戰的。

一麵派遣斥候沿路偵查,一邊要求前軍加快行軍的步伐,朝著漣水縣城而去。

金城鎮。

一切的擔憂與爭論,這個時候都是塵埃落定了,阿術率領的征南大軍的主力,的確是從楚州進入海州的,這已經不用懷疑,也就是說吳邵剛的部署是完全正確的,至於說盱眙方向,那一路的蒙軍依舊在盱眙方向境內,沒有進入宿州的任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