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新的紀元(1 / 2)

<b></b></div> 張玨馳援張炳輝,想要狠狠打擊合丹親王的目的沒有達到,也不知道合丹采用了什麼辦法,很快就知曉征南大軍被全部殲滅、主帥阿術自儘身亡的消息,毫不猶豫的迅速撤離了戰場,甚至不惜付出一定的代價。

合丹撤離的非常迅速,放棄了莒州,直接撤離到濟南府去了,等到張玨率領的大軍趕到的時候,留下的就是空空如也的戰場。

吳邵剛的命令也幾乎同時下達,不要繼續追擊合丹及其麾下的大軍。

經曆了如此大的一次戰役,明軍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了,更為重要的是,明軍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穩定南方,現如今的南方如同一盤散沙,有蒙軍占領的地方,也有大宋舊臣固守的地方,各自為政,可謂是亂成一鍋粥了。

南方本來是富庶之地,經曆了戰火之後,已經變得破敗不堪,吃虧的終究是百姓,這些地方很快就屬於明王府統領,若是繼續的衰敗下去,吃虧的還是吳邵剛及其麾下的官吏。

吳邵剛打算親征南方的決定,被張文謙堅決的製止了。

張文謙的理由很充足,吳邵剛必須要回到開封府城去,這個時候正是關鍵時刻,有很多的大事情需要落實,至於說平定南方的戰鬥,蔡思偉等人足以應對了。

吳邵剛接受了張文謙的勸解,他很清楚,大宋皇室之人到了開封府城,必定會引發諸多的議論,這個時候,他這個明王不回到開封府城,的確會引發一些不好的猜測,而且主持開封府事宜以及全麵事宜的李庭芝,也是不好應對的。

鹹淳十年十二月初五,吳邵剛回到了開封府城。

左丞相李庭芝率領諸多的文武大臣,在開封府城外十裡地的地方迎候,當吳邵剛出現在眾人麵前的時候,李庭芝帶頭跪下行跪拜禮,眾人也跟著跪下,就連遠遠看熱鬨的百姓,也跟著跪下了。

這是李庭芝造出的聲勢,以確定吳邵剛的地位,可更是民心所向,若是吳邵剛沒有那麼高的威望,周遭的百姓是不可能跟著跪下的。

吳邵剛治理的地方,老百姓至少是安寧的,是能夠過日子的,不至於凍餓致死,官府是關心百姓的,也是理會百姓疾苦的,在諸多的百姓看來,這樣的官府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

回到明王府,吳邵剛來不及歇息,李庭芝就代表眾人上奏折了。

奏折上麵說到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懇請吳邵剛即皇帝位,到皇宮之中去,第二件事情,就是確定新的紀元,大宋已經滅亡,繼續使用鹹淳的紀元,明顯不合適了,當然更不能夠使用大元朝廷的紀元。

這兩件事情,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不能夠耽誤的事情。

吳邵剛也很清楚,大宋已經滅亡,明軍取得了山東之戰的重大勝利,真正的立足了,接下來明軍與蒙軍之間爭奪天下的戰鬥廝殺,就要開始了,這個時候,他吳邵剛必須要即皇帝位,讓明軍名正言順,也讓諸多的將士能夠以更加昂然的鬥誌投身於戰鬥之中。

十二月初七,明王府,廂房。

左右丞相、禦史大夫、六部尚書全部都在廂房集中了,翰林院祭酒以及開封府尹也參與此次的商議。

這可以算是一次小型的朝會了。

商議的事情,就是左丞相李庭芝提出來的事宜。

國號是不需要討論的,就是明,也就是說,接下來大明王朝將橫空出世,與大元王朝開始捉對廝殺,爭奪天下,重點需要討論的就是下一年的紀元問題。

其實李庭芝已經提出來了一個紀元的年號,那就是淩源,這個年號的寓意是非常明確的,吳邵剛字滄淩,從中取出淩這個字,新誕生的大明王朝,就是以吳邵剛為起源,萬萬年的傳承下去,這個年號,最終的意思,就是頌揚吳邵剛個人的功德與能力,最大限度的宣揚吳邵剛的睿智,是能夠承擔治理天下之重任的。

淩源這個年號,李庭芝與郝經、劉秉忠等人仔細商議過多次,大家夥都是同意的,剛剛回到開封府城的張文謙,對於這個年號也是完全讚同的。

故而這一次所謂小型的朝會,其實主要任務就是一個,讓吳邵剛即皇帝位。

古往今來的皇帝,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即位,都是要推辭一番的,需要諸多的文武大臣三番五次的懇求,才會勉強即位,雖說皇帝本人內心是一萬個願意即位的,可表麵上也要做足推辭的態勢。

所以李庭芝等人是做足了功夫的,今日必須讓明王殿下即皇帝位,若是殿下不答應,眾人就在廂房耗著。

吳邵剛進入了廂房。

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李庭芝就帶頭站起身來,微微撫了撫衣襟,恭恭敬敬的跪下了,其餘人同樣是如此,跟隨李庭芝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