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明使者(1 / 2)

<b></b></div> 早朝結束之後,李庭芝、郝經、劉秉忠、張文謙、許衡、蔡思偉、張炳輝、馬龍和袁世春等人來到了文德殿。

今日要商議的事情是很清楚的,皇上幾天之前就給眾人布置了任務,要求眾人都來思考,就連剛剛從南方趕回來的蔡思偉也不例外。

很快,稍稍歇息的吳邵剛,進入到了文德殿。

眼看著眾人行禮坐下之後,吳邵剛開口了。

“朕就不囉嗦了,什麼事情你們都是知曉的,朕想著看看你們是什麼想法,有些什麼建議,如何我明軍才能夠更好的剿滅蒙軍。”

吳邵剛的話語剛落,李庭芝就站起身來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海都與忽必烈之間是不可能真正聯合起來的,就算是他們想著聯合,朝廷也不要給他們聯合起來的機會,佟衛華分析蒙古人性格豪爽,現如今明軍威脅到大元朝廷以及蒙軍,海都一定會為了蒙古部落之未來,選擇與忽必烈聯合,臣看這樣的分析有失偏頗,僅僅看到了一麵,沒有結合當前之實際情況。”

李庭芝說到這裡的時候,餘光掃過。

袁世春等人低下頭,仿佛在沉思什麼。

“臣沒有否認蒙古人之豪爽,臣以往也接觸過諸多的蒙古人,不過在牽涉到自身利益之後,這份豪爽也不一定能夠堅持下去。”

“臣以為,海都遠在漠北草原,且從未到過中原,對於中原的事宜根本就是不知曉的,且海都極其排斥漢人,認為漠北草原才是最為富庶之地,臣將海都譽為井底之蛙也不過分,正是因為海都有這等的認識,他才不會在乎大元朝廷與忽必烈之感受,一旦大元朝廷和忽必烈遭遇到重大的威脅,海都必定想到繼承蒙古大汗之職位,豈會為忽必烈著想。。。”

李庭芝的分析絲絲入扣,的確是很有道理的。

吳邵剛陷入到沉思之中,李庭芝的想法與他的想法有不謀而合之意,曆史上的海都,的確是蒙古草原的英雄,也被譽為蒙古草原真正的大汗,終其一生,忽必烈都沒有能夠完全征服海都,也可以說是沒有能夠戰勝海都,而且在蒙古草原,海都的影響力甚至一定程度上麵超過了忽必烈。

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豈會拘泥於所謂的承諾。

從大都來的情報看,忽必烈派遣末哥親王與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談判,首先就沒有擺正心態,沒有真正想著草原上的平靜,就是因為遭遇到大明王朝以及明軍的威脅,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才派遣使者的,而且忽必烈沒有真正給海都多少的承諾。

這些事情,海都不可能完全不知曉,就算是不知曉蒙軍正在準備與明軍爭奪天下,可也能夠看出忽必烈是沒有多少誠意的,忽必烈手中的鋼刀並未完全放下。

如此情況之下,海都會做什麼選擇,傻子都能夠想到。

海都不會選擇與忽必烈真正的聯合,同時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在漠北草原生事,這樣不管怎麼說對於海都來說都是不利的,若是忽必烈麾下的蒙軍與明軍展開生死搏殺,海都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壯大自身的實力,等到其不畏懼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的時候,怕就是動手的時候,那個時候話語權就在海都這邊了。

坐山觀虎鬥,這就是海都最有可能做出的選擇。

李庭芝所陳述的就是這個觀點。

吳邵剛相信,這個認識是李庭芝與眾人商議之後得出來的,特彆是劉秉忠、張文謙和許衡等人,對於忽必烈是了解的,也知曉漠北草原的一些情況,他們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

海都采取坐山觀虎鬥的態勢,嚴格說起來對吳邵剛以及大明朝廷來說是有利的,可吳邵剛不放心,任何的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漠北草原的蒙古部落,其力量不容小覷,若是明軍與蒙軍廝殺的關鍵時刻,海都突然橫插一杠,對於明軍來說肯定是不利的,而且海都必定會首先插手漠南草原的事宜,這對於需要漠南草原完全穩定的大明朝廷來說,也是難以忍受的。

必須要讓海都動起來,不管其有什麼樣的動作,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

。。。

李庭芝的看法,得到了眾人的支持,就連之前讚成佟衛華分析的袁世春,也認為這樣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第一個方麵的共識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