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可奪炮麼? (2 / 2)

商定後,湯通的部隊,由一名正兵營參將指揮。

統轄騎兵共四千人,負責抵禦清軍的騎兵。

牛苛的部隊,由一名正兵營副將帶領。

率領騎兵五千多人,目標直指清軍炮陣。

這般分配下來,湯通心中頗感不快。

奪炮行動勝券在握。

而牛苛仗著兵力優勢,不容分說,幾乎獨占了大半的功勞。

由他部隊攻打炮陣,到時候炮陣被奪,又能分得多少火炮出來呢?

可實力懸殊。

湯通爭不過牛苛,隻能忍氣吞聲。

但在牛苛麵前,他還是命令出擊的部下,要緊密配合。

確保側翼的安全,以防清軍騎兵的突襲。

讓大部隊能順利奪得火炮,擊敗敵人。

密集的騎兵,在前布陣。

牛苛的部隊在前,湯通的部隊在後。

能成為騎兵的,歷來是大明各營的精銳。

他們戰鬥力強,裝備精良,身經百戰,戰場殺敵技巧嫻熟。

特別是此次戰鬥,由正兵營的騎兵打頭陣,其餘參營遊營騎兵也無怨言。

因勝算頗高,個個躍躍欲試,急切地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明軍集結起浩瀚的人海,每個騎兵身披鮮紅的長身甲冑,手執各式兵器。

旌旗蔽日,長槍刀劍如林,一股磅礴氣勢隨之蔓延開來。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明軍騎兵大軍,對麵的清軍一時愣住,原本準備開炮的計劃也暫停了。

顯然,他們正在急切地調整策略。

牛苛和湯通分別向各自出戰的正兵營將領詳細交代。

這兩位將領,一位參將,一位副將,都是他們的心腹大將,胸有成竹地保證,讓兩位主帥安心等待勝利的消息,他們定會凱旋而歸。

他們鬥誌昂揚,來到己方大陣前。

牛苛正兵營的副將牛永誌,與牛苛有族親關係。

他身材高大魁梧,滿臉橫肉,是身經百戰的勇將。

到軍陣前後,牛永誌縱馬疾馳,高聲呼喊:「兄弟們,跟我殺敵!」

無數騎兵舉起武器,齊聲回應:「殺敵!」

「跟我奪炮!」

又是一陣震天響的呼喊:「奪炮!」

最後牛永誌一聲怒吼,率先策馬奔出。

身後緊跟著他的親兵,高舉著戰旗。

隨後,密密麻麻的騎兵緊跟其後。

他們先是緩步前行,接近一裡時,開始加速起來。

鐵蹄踏地,震得大地顫動。

數千匹戰馬匯成一股奔騰的洪流,浩浩蕩蕩往前衝去!

在他們身後約百步的地方,是湯通的騎兵。

作為支援,以防清軍騎兵的可能襲擊。

戰馬奔騰,炮聲隆隆.

清軍的炮火從兩裡之外即刻傾瀉而下,幾十門紅夷大炮猶如怒吼的巨獸,不斷噴吐著毀滅的鐵丸。

這些沉重的鐵彈,如同破空的閃電,無情地撕裂著明軍騎兵的衝鋒陣型。

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刺耳的破裂聲,將人馬瞬間化作漫天血霧。

哀嚎與悲鳴交織,戰場上的生靈承受著無儘的苦難。

但明軍並未因此退縮,反而加速前行。

尤其在逼近一裡時,騎兵的衝鋒勢頭更顯迅猛。

若以全力衝刺,騎兵跨越一裡之遙隻需短暫的瞬間。

每秒十米的速度,意味著一裡地界,隻需不到一分鐘即可穿越!

當距離縮短至咫尺,清軍的炮火陣列,除了丘陵上的幾十門紅夷重炮,前方布設的數十門紅夷炮也開始轟鳴。

它們發射的雖是較小的炮彈,但密集的火力同樣致命。

炮火交織,明軍騎兵在衝鋒中承受著慘重的損失。

然而,明軍的士氣並未因此消減,他們依舊高呼衝鋒。

牛永誌手持長矛,始終一馬當先。

炮彈與炮丸不時從他身旁呼嘯而過。

但鐵蹄的轟鳴與塵土的飛揚,昭示著明軍騎兵正勢如破竹,迅速逼近清軍陣前。

清軍陣中,已能感受到一股股不安的波動。

就在雙方即將進入百步之距時,炮聲震天,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震耳欲聾的轟鳴所淹沒。

濃煙與火光洶湧而出,漢軍的銃陣前,所有紅夷大炮齊齊發射霰彈。

無數彈丸如雨點般傾瀉向前,覆蓋了前方百餘米、兩側千米的範圍。

戰場上,無數的嘶吼與哀鳴交織。

明軍騎兵的衝鋒在瞬間化作了血與火的盛宴。

無數血箭從人馬的軀體中噴射而出,那是生命的瞬間凋零。

許多明軍騎兵戰士,因身中過多的彈丸,身體被殘忍撕裂,如同被風暴摧殘的花朵,散落一地。

牛永誌,那位衝鋒陷陣的勇士,連同他身邊的家丁們,瞬間身影在硝煙中消失無蹤。

緊隨其後的明軍騎兵,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大片的人馬倒下,戰場上充斥著戰馬的嘶鳴與士兵的嚎叫。

許多人渾身浴血,有的茫然無措,有的被炮火的轟鳴震得雙目失神,失去了方向。

緊接著,排銃的齊鳴響徹雲霄。

密布在盾車後的鳥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前排竟有兩千杆槍枝同時對準前方。

在紅夷大炮發射霰彈之後,炮手們迅速躲入軍陣。

而漢軍的銃兵們則迅速展開射擊。

白煙再次瀰漫,兩千杆鳥銃的齊射如同死神的鐮刀,將前方茫然無措的明軍騎兵一一收割。

此時的他們,早已失去了衝鋒的勇氣,成了漢軍火銃兵的活靶。

經過三層射擊,無數的明軍人馬倒下,後續的騎兵們徹底喪失了前進的意誌。

他們曾以為,清國鐵騎是不可逾越的惡夢。

如今卻驚覺,清軍的火炮與鳥銃,更是令人心驚膽戰的恐怖。

眾多的明軍騎兵發出狂叫,紛紛掉轉馬頭,隻想儘快逃離那些可怕的火器。

眼見牛苛軍的騎兵倉皇逃竄,後麵的湯通部隊也陷入混亂,同樣選擇了撤退。

至此,明軍氣勢洶洶的奪炮行動,宣告徹底失敗。

戰場上隻留下一片狼藉與悲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