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同登(1 / 2)

決戰朝鮮 遠征士兵 2340 字 8個月前

<b></b></div>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同登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同登

部隊在阮文勤一行人的帶領下在深山中繞來繞去,一會兒下山一會兒又上山的,把戰士們一個個都折騰得沒了脾氣。但他們累是累,一想到如果再不走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落入越軍的包圍圈永遠都回不到自己的視國永遠都回不了家,就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他們的這種想法我能理解,就像當初誌願軍戰士在朝鮮作戰時一樣,那時的我們就算是能隔著鴨綠江望望自己的國家心裡都舒服。在國外打仗的我們就像是無根的浮萍似的心裡沒底,就算是死也特彆希望能死在自己的國土上能夠入土為安,這些都是身在國內的百姓們無法體會的。

所以在這種感情下,戰士們雖是連著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沒有片刻的休息,但還是一聲不吭地跟著隊伍走。有些戰士走著走著就突然腳下一軟暈了過去,衛生員趕忙就搶了上去急救。

見此我不由暗自搖頭,解放軍的身體素質跟誌願軍比起來還是差得太多了,誌願軍如果一天一夜不休息的行軍那都是常事,而解放軍這時候都已經開始體力不支了。 不過這也難怪,誌願軍那是號稱“鐵腳板”的部隊,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從小徒步跋山涉水長大的,咱們這時代雖說也窮,但火車、汽車、自行車這些‘交’通工具還是有的,更何況戰士們還個個都是十七、八歲,什麼時候有吃過這種苦啊

“崔營長”阮文勤一邊帶著他的手下在前頭用開山刀帶路,一邊有意無意地問我道:“你們在打下諒山的時候,把整個城市都變成了一片廢墟,越共肯定不會就此罷休的,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打算?”

我知道這是阮文勤在向我打探我國對越政fǔ的政治動向,於是就模棱兩可的回答道:“我們從來都不怕誰,我國政fǔ的態度是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但是如果越南政fǔ還是一如繼往的在我邊境尋畔鬨事的話,我們也絕不會善罷甘休”

頓了頓,我又加了一句:“阮中校,你也很清楚越南如果同我國作對的話,絕討不了好處。如果你消息靈通的話,就應該知道我軍這次出兵越南派出的大多都是二線部隊……”

“我知道”阮文勤點了點頭,說道:“你們的‘精’銳部隊大多都在北方防備蘇聯的進攻”

“嗯”我朝身旁的戰士們揚了揚頭,說道:“你也看得出來,他們都是些才參軍才隻有幾個月的新兵,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經驗,就包括我手上的部隊也是……”

“你手上的部隊也隻有參軍幾個月?你也是?”阮文勤臉上充滿了驚訝。

“到開戰的時候,我們參軍的時間才隻有一個半月”說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臉上不由有點發燒,戰士們的確是,但我可是個已經打了幾年仗的老兵油子。

不過我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你想想,我們就算用這樣的兵打,也能輕鬆的一路打到諒山,如果真要對越南政fǔ動手,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越南政fǔ還號稱什麼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我說這些並不是在阮文勤麵前吹牛,而是讓清楚中越雙方的實力不是在一個檔次的。其實我心裡很清楚,阮文勤一行人的目的還不就是為了找個大樹靠靠,那我現在就是在投其所好。不過我也知道把握說話的尺度,畢竟阮文勤一行人也是越南人,如果話說得太難聽了他們麵子上也過不去。

“嗯”阮文勤點了點,說道:“崔營長說的這些我都明白,我就直說吧,我想知道我們和貴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聞言我不由一愣,實在沒想到阮文勤會問得這麼直接,遲疑了下就苦笑著說道:“阮中校,我隻是個營長,這樣的事我可做不了主”

“崔營長不要妄自菲薄”阮文勤兩眼‘精’光一閃,望著我說道:“雖然我在你們部隊的時間不長,可也看得出來你是個人物,絕不隻是一個營長那麼簡單。所以我希望崔營長能夠在為我們周旋周旋。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這場仗雖然隻打了短短的十幾天,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越南政fǔ軍不會就此罷休。據我所知,越南政fǔ已經下了全國動員令,要動員全國所有的力量來應對今後的戰爭,所以我想,中越兩國絕不可能坐在談判桌上解決這次爭端的,崔營長你覺得呢?”

“嗯”我點了點頭,阮文勤看得很準。其實這時候很多人都會看得出來,蘇聯從始至終都沒敢動手,那麼越南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在談判桌上與我國解決邊境問題。否則的話,越南做為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國,是不可能會在這場戰爭上得到好處的。

隻可惜越南政fǔ卻並沒有這樣的真知卓見,他們不明白國與國之間最重要的是利益而不是麵子,中越之間本來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在不久之前我們還是“同誌加兄弟”的關係,甚至越南共產黨都是在我們中國的幫助下組建起來並最終走向勝利的……

但想是一回事,事實又是另一回事。事實就是越南直到十年後才發現了自已的錯誤而結束了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越南的經濟讓戰爭給拖垮了。

“所以……”看著若有所思的我,阮文勤繼續說道:“也許我們可以做到互贏互利,我們希望能夠在越南能有立足之地,而你們……越南的後方越不穩固,你們的壓力也就越小”

我得承認這個想法的確讓我很心動,其它的好處不說,如果和阮文勤等共和國成員合作的話,至少在越南內部的間諜就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