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合寫(1 / 2)

在建築領域,有幾份重要的憲章,首先是1933年4月,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第4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城市規劃理論和方法的綱領性文件——《城市規劃大綱》,後來被稱作《雅典憲章》。</P>

《雅典憲章》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遊憩與交通四大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集中的反映了“現代建築學派”的觀點,是勒-柯布西耶基於CIAM第4次會議討論的成果進行完善的作品。</P>

此後,《雅典憲章》多少年來一直是歐美高等建築教育的指針。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規劃設計師聚集於秘魯首都利馬,以《雅典憲章》為出發點進行了討論,討論時四種語言並用,提出了包含有若乾要求和宣言的《馬丘比丘憲章》。</P>

《馬丘比丘憲章》總結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次大戰以後的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思想、理論和方法的演變,展望了城市規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P>

《馬丘比丘憲章》並不是對《雅典憲章》的完全否定,而是對它的批判、繼承和發展,憲章申明:《雅典憲章》仍然是這個時代的一項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發展麵臨著新的環境,而且人類認識對城市規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憲章》的一些指導思想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變化,因而需要進行修正。</P>

《馬丘比丘憲章》涉及到範圍包括城市與區域、城市增長、分區概念、住房問題、城市運輸、城市土地使用、資源與汙染、文物遺產的保護、工業技術、設計與實施、城市與建築設計等多個領域。</P>

它摒棄了《雅典憲章》的機械主義和物質空間決定論,確定了城市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同樣重要的地位;不再為了過分追求功能分區而犧牲城市的有機組織,並且強調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的重要性。</P>

《馬丘比丘憲章》較《雅典憲章》而言更具有一種親和力,它把人、社會、自然緊密聯係起來進行考慮,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間的人性化,透過《馬丘比丘憲章》,可以看到人們對創造宜人城市的一種企盼。</P>

而到了1999年6月23日,國際建協第20屆世界建築師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一致通過了由吳委員起草的《北京憲章》。</P>

《北京憲章》總結了百年來建築發展的曆程,並在剖析和整合20世紀的曆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成就與問題以及各種新思路和新觀點的基礎上,展望了21世紀建築學的前進方向,被公認為是指導二十一世紀建築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獻。</P>

而《北京憲章》的核心內容就出自吳委員這本《廣義建築學》,憲章的通過標誌著標誌著吳委員的廣義建築學與人居環境學說,已被全球建築師普遍接受和推崇,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麵。</P>

有機會參與這樣的盛事,去做柯布西耶當年曾經做過的事情,林樓當然是求之不得,“您要是不嫌棄我知識積累不夠,我當然願意幫您打打下手!”</P>

這種鴻篇巨著,一個人可完成不了,吳委員起草大綱,書寫主乾,剩下的搜集資料、填充細節這些工作就由下麵的人完成了,儘管如此,林樓也願意參與進去,那怕是最終不會在著作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鍛煉。</P>

然而吳委員給出的機會比林樓想象的還要好,聽到這話他笑著搖搖頭,“如果隻是找人打下手,我就不會來你這兒了,去係裡找些研究生、博士生就夠了!”</P>

額,那個啥,其實我現在也是咱們係的研究生來著,當初還是您讓關院士收我當學生的來著,林樓心中吐槽道。</P>

“每次過來看的這座院子,我就覺得很舒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座院子很符合我一直探索的人居理念,既保留了城市的文脈,住起來又非常舒服;你既然能設計出這樣的房子,那說明我們兩個在對建築未來發展的認識上,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P>

“另外,你一直倡導的本土主義理論,以及在給學生們上課時候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和我的觀點比較接近,所以我覺得讓你過來,和我合寫這本書,既能保證質量,也能讓這本書早點完成。”吳委員的意思並不是讓林樓幫他打下手,而是合寫。</P>

打下手隻是出苦力,沒有署名權,或許能在過程中得到鍛煉,但這部書所獲得的聲望就和他無關了;而合寫的話,吳委員是要把林樓的名字加在作者欄裡麵的。</P>

“合寫?”這可出乎了林樓的預料,他連忙說道,“我那有資格和您合寫啊?”吳委員的資曆可是比他高太多了。</P>

自從梁思成、楊廷寶等建國前成名的建築師去世之後,吳委員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國內建築界第一人!而林樓雖然名聲起得很快,但和吳委員相比,還差了幾十年的積累,這就好比初出江湖的少俠,遇到武林盟主要和他合寫武林秘籍,確實有點慌。</P>

彆的不說,光從輩分上來講,林樓就和吳委員差了一大截呢,吳委員四十年代就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築係,要是按照十年一輩人計算,吳委員可是比林樓高了四輩還有餘。</P>

就算是從關院士這邊算,林樓現在跟著關院士讀研究生,而關院士當年進入清華求學的時候,吳委員就是老師了,那也是他師爺一輩的人,資曆如此懸殊的兩個人,出現在同一本著作的作者欄裡,林樓確實有點不適應。</P>

“論資排輩這種事,就不要在我麵前講了!我找你是因為你有能力幫我把這本書寫好!”吳委員資曆無人能敵,他卻不喜歡講究這些,“你之前寫的文章,編的著作,設計的作品,我都看過,對於你的能力,我再清楚不過了!”</P>

“現在讓你寫這本書,你或許在全麵性以及經驗上稍微有所欠缺,但是配合我完成幾個章節的寫作,還是絕對沒問題的!甚至有些地方,你的想法已經走到了我的前麵,我看過後也覺得頗有啟發!所以才動了心思找你幫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