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備選名單(2 / 2)

屠呦呦女士沒能當選院士主要是三個原因,其一因為青蒿素是集體公關的成果,她固然在其中起到了絕對性的關鍵作用,但要說都是她的功勞恐怕也有點過;其二,自從青蒿素之後,她的學術生涯並沒有其它重大研究成果,她的學術能力沒有得到再次證實;第三,獲獎的時候屠呦呦女士已經八十五歲了,這樣的年紀顯然是無法勝任院士的工作的,就算把她選上也沒有意義;當然,這並不會給屠呦呦女士帶來任何損失。</P>

至於另外一位經常被人拿來攻擊院士體係的代表人物袁老爺子,原因也有點類似,袁老爺子的貢獻確實突出,但他的研究更偏向技術,而中科院更偏向科學,好在日後成立工程院的時候就把這個遺憾彌補了,袁老爺子第一時間就當選為工程院院士。</P>

至於普利茲克獎和諾獎的區彆,他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對建築到底是屬於科學還是技術的疑問,在通常情況下,建築還是被歸屬於工程技術領域要多一些。</P>

這一點從日後建築界的院士分布就能看出,2015年增選後建築界的兩院院士共有十九位,其中隻有吳委員、齊康、彭一剛、鄭時齡是科學院院士,關肇鄴、傅熹年、張錦秋等十五位是工程院院士。</P>

而現如今工程院尚在籌備之中,他的意思就是讓林樓等一等,到時候加入工程院好了,科學院的話以後再說吧。</P>

“林樓在理論研究中所做出的成果足以證明他的學術能力,而且吳委員可早就是學部委員了;再說了,之前同濟的鄭時齡教授進入候選名單的時候,你怎麼沒反對?”第二個理由也被毫不客氣地駁了回去。</P>

“那麼,你覺得林樓有那一條不符合要求?好好擺出來我們說道說道!”支持林樓的那位反駁道,林樓和屠呦呦以及袁老爺子麵臨的問題還是不一樣的,人家要理論有理論,要成果有成果,沒有一條不符合要求啊。</P>

“學術方麵我沒有疑問,唯一的顧慮就是林樓的年紀了!他今年才三十出頭吧?這個年紀就成為院士,會不會早了點?畢竟還有那麼多前輩在等著呢!”他們唯一顧慮的就是林樓的年紀了,三十出頭的院士實在是太惹眼了。</P>

在2003年,盧柯當選為我國中科院院士。那一年他年僅38歲,是有史以來我國最年輕的院士;而在他之前,還沒有四十歲以下的院士呢;林樓要是現在就當選的話,以中科院院士的平均壽命計算,他少說也能當五十年院士,這就有點太可怕了。</P>

“咱們這是評選院士還是排排坐分果果啊!要是一切都按照年齡和資曆計算,那咱們乾嘛還要去各大研究單位、高校尋找候選人啊?乾脆去養老院找得了!”這位說話可就帶上刺了,“而且增選辦法規定,在各學部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中,年齡在60歲以下的應不少於三分之一,這就是為避免院士老齡化專門製定的。”</P>

“我當然承認老一輩的科學家為新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成果、新的理論誕生,我們又處於追趕歐美發達國家的階段,必須緊追國際科研前沿,所以林樓這樣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對我們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要是全部選成七十歲往上的院士,那倒是把資曆的問題解決了,但咱們中國未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又該怎麼辦?”</P>

這也是實情,現在的那些學部委員年紀畢竟已經很大了,他們的知識體係較為陳舊,精力也漸漸跟不上了,雖然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還在繼續從事科研工作,也能做出成果來,但對新科技、新理論的敏感性在下降,能否擔任好院士這項工作還真有些不好說。</P>

所以又有了資深院士的稱號,年滿80周歲的院士可以根據實際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谘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但不能參加院士評選,不能給候選者投票,以削弱他們對科學院的影響。</P>

“我們都是搞科學研究的,做科學研究首先就要尊重客觀事實,尊重規則,既然在增選辦法裡麵,沒有最低年齡的限製,那麼就不要以這個理由來反對了!”吵了這麼久,也到該結束的時候了,後麵還有那麼多人選等著討論呢。</P>

“我提議,大家舉手表決吧,支持將林樓列入名單的舉手!隻要半數同意就算是通過了!”評選院士的時候要獲得與會院士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初選階段,標準則要低一點兒,有一半評審支持就可以了。</P>

“一二三四……”主持人清點著人數,“好了,人數過半,那就把清華大學的林樓教授加到名單裡麵去吧,作為技術科學部的院士候選。”</P>

工程院有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而科學院則暫且隻有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五個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要到日後才會增設,建築領域的科學家屬於技術科學部,吳委員現在就是技術科學部的學部委員。</P>

“那就這麼定了吧!”大家夥接受了這一決議,反對的人也暫且放棄,要討論的人選還有很多,要是繼續糾纏的話,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審核結束了。</P>

就這樣,林樓進入了本次院士增選的候選人名單之中,至於他到底能不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就看最終的評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