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佛道之爭 第四十五章 道家退出(1 / 2)

大唐楚霸王 特彆宅哥 2000 字 2011-03-11

<b></b></div> . .Co

貞觀六年,時值初夏,陽光照耀下的長安城顯得格外的雄偉,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像是天上宮闕一般熠熠生輝,雕梁畫棟顯得大氣磅礴,整個大唐的皇城沐浴在陽光之中,雄偉的恍若天帝的神宮。無數車馬在長安城進進出出,穿流如梭。一派繁華,但是無人知道在這繁華的背後,有多少的驚濤駭浪潛藏其中。

長安城西北,修真坊,一座靜寂的院落。此時院中涼亭之中端坐著四個人,還有一人立於旁邊伺候著。這區區五人卻是決定了大唐今後最強大的兩個宗教之一的道家今後該當何去何從。場中一片沉寂,沒有人說話,之前一番激烈的交鋒之下,雙方差點劍拔弩張,大打出手,要不是還有一個孫思邈在其中作為一個緩衝,恐怕這裡剩下的四人早就打了起來了。這幾個人都是當今天下頂頂有名的人物,兩位大唐國師,還有一人是其中袁守誠的高足,另外一人是當今大唐最炙手可熱的親王,這幾人可謂是跺跺腳大唐都要抖三鬥的人物。他們都是寸步不讓,道家三人為了千年的傳承不得不向這裡最年少的那個少年討價還價,而最強勢的還是李寬。他端坐釣魚台,不為所動,不管是對方開出何等的條件,都是一概不理,他就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將導管所占據的土地收歸國有。這一點是寸步不讓,<而對於道家提出來的每年多發放度牒的條件,也是沒有絲毫的鬆口。倒不是他不能決定,隻要他開口了。那麼李二那裡自然也能過得去,畢竟道家在大唐百姓之中還有這很大的影響力。特彆是李二登基之後,大唐一直是天災不斷。

每一年。大唐幅員遼闊的國土上總會有天災發生,百姓需要一個寄托,才能堅持下去。這些大唐最可憐也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沒有絲毫的奢望,不求高官厚祿,也不求家財萬貫,隻求能有一口飽飯,一身暖衣。可是這幾年雖然大唐元氣一直在恢複之中,還是有人吃不飽。穿不暖,道家,佛家在這個時候就有了市場,無數的百姓將自己的希望寄托於這些神佛身上,希望他們能保佑自己能夠達成自己微薄的奢求。

“楚王殿下,這樣沒有誠意的話,你怎麼說的出口,我道家這千餘年來,多少次救萬民於水火?不管是天災**。戰亂和平,道家何時虧待過百姓?有天災的時候,道家也是救濟災民,還有無數的道家之人遊走於大唐各地。為大唐百姓治病。這樣的事情楚王殿下應該也是非常的清楚,像孫思邈先生,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現在朝廷意欲將我道家趕儘殺絕,這樣豈不是讓人齒冷?”袁守誠非常認真地對李寬說道。

“道家確實是對百姓不錯。可是你們從百姓那裡得到的更多,彆的且不說。國師張大人,你可敢說,你龍虎山每年獲取的香油錢有多少?其中用於百姓的又有多少?修建你龍虎山上的道宮花費的錢糧,是從何而來?道家講究清靜無為,而龍虎山聞名海內,這似乎與道家的宗旨背道而馳吧!”李寬也是出言反擊道:“而且不說彆的,爾等今年春上為了逼迫朝廷答應開放度牒限製,居然妄圖威脅朝廷,這一點父皇豈會答應?”

“這……卻是我等有錯,可是陛下也是要將我等逼到絕路,不得不出此下策!這樣好了,我和袁道友為大唐占卜一次國運,作為交換如何?”張道勤此時也是委曲求全,大唐朝廷已經羽翼豐滿,對於帝國內部一直超然的這兩大宗教是再難容忍下去了。

“國運,哈哈……大唐國運豈用他人占卜?這一切都在我大唐朝廷的掌控之中,不管怎樣,好也罷,壞也罷,都是自己做下的。這世間變化千千萬,何人敢說能洞察天機?”李寬卻是嗤笑一聲,不屑道。

“大唐當興,這是必然,不過三災九劫卻是在所難免,三災天地人,現在大唐也已度過兩個,還剩最後一遭,不知道這個可否換取我道家苟延殘喘?”袁守誠長歎一聲。這是他最後的底牌了,也是他當初就和李寬提及過得,現在不得不掀開來。這要是都無法打動李寬,那麼他們恐怕就要像那些隱世學派一樣遠走海外了。道家雖然不至於元氣大傷,可是卻也將要從頭來過,這千年的積澱卻是白費了。

“三災九劫,不過是唬人的把戲罷了,這天下還有誰能為難大唐?大唐兵鋒所向何人能敵,不要說高原上的吐蕃,他們現在自己都還未完成一統,再加上高原苦寒種不出糧食,而他們的信仰的苯教又是一個敗家玩意兒,想要成為我大唐之敵,還需一些年頭。高麗已經滅亡,新羅數十載之內是不會出現大問題的,而且我那父皇豈會不防備著這個國家?那麼還有何劫難?”李寬不信,這些都是道士們自己杜撰出來的東西,什麼三六九,這些數字說起來好聽,不過是隨口胡謅。既然是三災九劫,那麼為何不是九而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