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南北之爭!(2 / 2)

這事兒李弘壁也明白,因為宋濂和劉伯溫下場確實不好。

宋濂就是寫《送東陽馬生序》那位,於洪武十年慘遭流放,途中於夔州病逝。

而劉伯溫就更是名傳後世了,比肩諸葛武侯的奇才,後被權相胡惟庸罷官去職,於洪武八年憂憤而死,野史稱他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

原來這背後,還是兩大文臣集團在明爭暗鬥。

“除了這兩大黨派外,還有一個山西黨,其魁首正是那楊憲!”

“楊憲此人能力超群,辦事練達,又並非出身兩黨,是以太祖高皇帝對他很是器重,甚至考慮過以他為相,提拔其為中書左丞,與胡惟庸分庭抗禮。”

“可楊憲偏偏自命不凡,仗著太祖爺寵信以丞相自詡,驕橫於中書省內,培植黨羽,拉起了山西幫,結果楊憲和山西幫被李善長主導的淮西集團群起而攻之,“淮西將相彈劾楊憲抵誣大臣、朋比為奸等事”,勢力弱小的山西幫瞬間覆滅,楊憲和其弟全部被殺,這就是大明朝最早的南北之爭!”

楊憲!

南北之爭!

李弘壁聽得瞠目結舌。

楊憲他是知道的,因辦事乾練,所以成為重八同誌的親信。

結果這大兄弟最後有些飄了,剛有了實權就忘乎所以,他本就是重八同誌安插進中書省的一顆釘子,卻沒擺正自己的身份,最後被憤怒的朱重八棄之不用,加上淮西將相群起而攻之,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史書上對楊憲之死含糊其辭,隻說是犯事被誅,沒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消失得也很蹊蹺,其中內幕幾百年後仍然不為人所知。

李弘壁直到今日才明白,原來楊憲之死竟是因為黨爭,而且還是南北之爭!

胡儼心有餘悸地開口道:“山西幫覆滅了,浙東集團倒台了,淮西集團一家獨大,自然也就成了太祖高皇帝的心腹大患,所以之後就爆發了胡惟庸案與李善長案以及藍玉案,一大批淮西將相被太祖血洗,整個朝堂也煥然一新。”

“然而緊隨其後的,就是南北之爭,南北榜案堪稱朝堂南北勢力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最終以南方朝臣慘敗收場,南北榜案雖然被處理了,但此後建文朝科舉的焦點仍在南北士子如何錄取上,朝堂上的南北官僚對此吵吵鬨鬨,可最終結果卻還是南方縉紳戰掌控了主動權。”

“看看那些建文重臣,如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的籍貫,你就不難發現,他們全是南方人,是以南方縉紳在經曆洪武朝的打壓後,終於迎來了一個獨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

話聽到這兒,李弘壁臉色也變了。

“但是,咱們這位皇帝陛下可是來自北方!”

“沒錯,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胡儼歎了口氣。

“當初燕軍攻陷金陵之後,建文舊臣有六百餘人,願意效忠新朝的臣子竟然僅僅隻有二十五人,這六百餘名建文忠臣全都是清一色的南人,陛下將這些不投降的人及其家族全部殺害,史稱“壬午殉難”,而這次血洗也直接導致南人精英損傷殆儘。”

“可北人文化素養不及南人,永樂朝又不能不依賴南人支持,所以……”

“所以陛下才會設立內閣。”李弘壁接過了話茬,“所以才有解縉、胡廣、楊榮等南臣進入內閣隨侍聖前,參預機務!”

胡儼欣慰地笑了笑。

“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何陛下如此重視此次會試了嗎?”

李弘壁苦笑著點了點頭。

“國子監內的數千學子,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子,因為那些南方才子家庭底蘊深厚,看不上國子監。”

“皇帝陛下讓您振興國子監,其實是想給北方士子一處安身之所,一條晉升之路!”

胡儼撫掌大笑。

“弘壁果真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