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格物致知(1 / 1)

科學源自於心學?象山心學再次出現了扛鼎人物?在場的大儒名士看著眼前的解縉,陷入了震驚當中,神情逐漸變得凝重。因為,事情若真是如此,那就變得有些棘手了!科學若當真是那象山心學,那它可並非是什麽離經叛道的歪理邪說,而是實打實的儒學分支,這是當年朱子都親口承諾的事情!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為曆代儒者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聖,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子的理學分庭抗禮。.M而亞聖的《孟子》則是心學的,陸九淵象山心學的很多理論基礎便來自於此書,稱孟子為心學始祖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心學不是歪理邪說,與程朱理學相比,不過隻有正宗旁支之區別罷了。換而言之,這解縉科學原本就是儒學門派,與程朱理學同根同源,劉季篪等人試圖以科學無根基立足,無端歪理攻擊科學,自此便沒了這個可能!畢竟亞聖孟子創立的儒學門派,他們這些程朱儒生,算上朱夫子這位萬世之師在內,也不夠孟子這位亞聖打得!誰敢質疑心學是歪理邪說,那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欺師滅祖!一時之間,全場皆寂,唯有解縉始終宣講著科學理念。此刻坐與對麵的程朱大儒劉季篪可以說是後悔到了極點,哪裏會想到這科學背景如此深厚,竟是源自象山心學,他根本不敢如同設想那般抨擊其為異端邪說。這也就代表著,此次論道,科學已經成功了一半!雅間裏麵,李弘壁臉上露出了笑容。披著象山心學這層外衣,科學就算是在大明士林站穩了跟腳,接下來的論道對於他們而言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昔年鵝湖之會與南康之會,朱夫子與那陸九淵多次論道,誰也不能說服誰,最終也沒有爭論出個什麽一致的觀點,雙方依舊各自宣揚著自身理念教義,論道徒勞無功。百餘年後的今天,理學與心學再次於此論道,難道就能爭辯出個結果嗎?嗬,這場學術鬥爭,自此將會再次拉開帷幕!李弘壁聽著解縉宣揚「知行合一」的聖人之道,那些個程朱大儒老學究竟沒有反駁,忍不住鬆了一口氣。看來象山心學這層外衣,還是挺有用的嘛!所謂論道,不過是為了向天下士林證明科學的身份,給它穿上這層儒皮外衣罷了。一群老學究在這兒鬥嘴皮子,能論出個什麽東西來?對於這些一輩子皓首窮經讀程朱、拜程朱的老學究,難道還能指望他們接受科學,認可科學的觀點?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已經算是廢了,不會因為科學就改變一生鑽研的詩書經義,故而科學的目標還是那些年輕士子,尚未受程朱毒害日久,還有搶救的機會。披著這層心學外衣,解縉在這之後可以堂而皇之地推行科學思想,程朱門徒隻能與其辯論觀點,而不能抨擊它的儒學身份,這便足矣。同樣都是儒學門派,不過是誰占主導地位罷了。當年程朱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正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今有李弘壁存在,就算永樂皇帝為了穩固統治不會廢黜程朱,但是也會給科學發展空間。至於科學是不是心學?嗯,李弘壁在裏麵加了點東西,去蕪存菁後的成果。此刻場中,劉季篪、黃淮、胡廣等人早已經是麵色大變,略顯慌張地同解縉辯論了起來,似乎阻止他繼續宣揚心學教義。劉季篪抓第791章格物致知住解縉言語之中的疏漏,有力抨擊道:「解縉,格物致知乃是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真正的聖人之道,你竟然不認同?」這個問題是一個陷阱,劉季篪故意挖好了坑讓解縉往裏麵跳。當著天下儒生的麵兒,竟然敢說出不認同「格物致知」這一儒學基本綱領,那可真是自己尋死了。解縉聞言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不認同,我曾根據朱夫子所說,認真格物,卻也沒格出個所以然來,所以我不認同朱夫子對"格物致知"的理解!」沒有上當!劉季篪聞言心中一凜,頗為有些失望。這個解縉,比之昔年同窗之時還要精明難纏,轉口便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並未中自己的言語陷阱。「格,至也。物,猶事也。」「窮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儘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格者,極至之謂。如"格於文祖"之格,言窮之而至其極也。」劉季篪不愧是程朱大儒,士紳領袖,引經據典張口就來的本事,算是徹底拉滿了技能點,引得程朱門徒紛紛叫好。格物致知,通過觀察事物,卻研究萬物之理,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錯就錯在這句話太空泛了,屬於人儘皆知的大道理,造成現實當中很少有人會去主動踐行。解縉格實物,沒有任何收獲,這也很正常,其餘人等,更是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從未按照朱夫子的理論去實踐。自程朱昌盛開始,天下讀書人大多成了功名利祿之徒,有那個閒暇時間,還不如多背幾篇經義文章,為科舉大考做足準備,何人會傻乎乎地對著竹子格個幾天幾夜?低頭去做,便會發現問題,但程朱儒生從未低頭。「解縉完完全全按照朱夫子理論去格過竹子,不知劉公可曾有過類似經曆?格過萬物?」「未曾!」「劉公不曾按照朱夫子所說格物致知,那如何做到正心誠意,如何做到修身齊家,如何做到治國平天下?」麵對解縉的步步緊逼,劉季篪再次陷入了沉默。他的確沒有格過萬物,畢竟正常人都不會對著一些尋常可見的東西觀察個幾天幾夜,但誠如解縉所說,連前兩目都未曾做好,他有什麽資格自稱做好了後六目?「程朱教人格物而後致知,以尋求聖人之道,畢竟程朱講聖人之道就在自然之理當中,通過格物之道便可參悟,那麽劉公未曾格物,如何致知?如何參悟聖人之道?」此話一出,全場嘩然。誰都沒有想到,解縉這位科學魁首,竟然動用程朱言論,將劉季篪這位程朱大儒駁得無言以對。但偏偏還真不是劉季篪太弱了,換個人上去隻怕比他還要不堪。那麽,就隻能證明,程朱……有誤!第791章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