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互市商品(1 / 1)

大明與瓦剌的互市談判在磕磕絆絆的進行。因為雙方之間的鴻溝巨大,瓦剌人很不習慣大明變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國家,從前的瓦剌又不是沒有入京進貢過。那時候的大明官員雖然都是鼻孔朝天,瞧不起他們這樣的蠻夷,但是在物資的賜予上,大明的官員卻表現的非常大方,那真是十倍的回賜。可是現在的大明對瓦刺的使者非常尊重,在禮節上幾乎就是平等對待,等到談利益的時候那就變得錙銖必較。尤其是這李弘壁,明明是大明王朝的肅王殿下,威震草原的大將軍,現在卻是就跟個滿身銅臭的商賈一般,怎麽一點兒大國官員視錢財為糞土的氣概都沒有。不管大明變成什麽樣子,瓦剌都有求於大明,因為大明掌握著草原上不可或缺的茶葉,沒有茶葉以肉食為主的草原部落就會消化不良。所以雙方協商之下,茶葉就成了草原與大明互市的第一商品,脫歡要求大明將互市的茶葉全部賣給瓦剌,再由瓦刺進行分配。李弘壁冷笑一聲,說道:“脫歡,你是沒睡醒,還是得了失心瘋?茶葉永遠都是供不應求,都給了你們別的部落怎麽辦,從來茶葉的分配都是按照人口多少來進行分配。”“我瓦刺人口百萬,即使按照人口配給,也要給我們最多的茶葉!”“隻要大明核查到你們確實有這麽多的人口,就會給你們分配足夠的茶葉,若是虛報人口,後果自負!”瓦刺有百萬人口嗎?當然肯定是沒有的。若是真有百萬人口,瓦剌極限時能夠動員四五十萬騎兵,有這樣的實力就是大明拉偏架有救不了韃靼!或許也先時期一統蒙古的瓦剌部落,可能真的會有百萬人口。但是現在嘛,這話李弘壁也就隨便聽聽而已。隻要瓦刺允許大明核查瓦刺的人口,就算瓦刺真有百萬人口,大明也會給予相應的配額。掌握了瓦剌的人口數量就能做出相對應的政策,脫歡但凡腦子好使一點兒都不會允許大明去核查他的人口,這等於是脫光了衣服讓大明隨便玩弄。脫歡自然不敢答應這樣的要求,這是將自己的軟肋暴露給外人,若是雙方撕破臉,大明就可以輕易找到瓦刺的破綻,一擊斃命!在經過一番拉鋸的逃判之後定下了五十萬斤茶葉的配額,賣給草原的茶葉都是經過加工的茶磚,基本上都是五斤一塊,用料都是挑選剩下的茶葉茶梗,即使如此一斤茶葉的價格也在五貫以上。這筆生意會拍賣給大明境內願意繳納新政賦稅的茶商,皇家糧業商行會統購他們生產的茶磚,然後分別運送到興和城與東勝衛城,瓦剌與大明互市的地點就定在了東勝衛城。茶葉屬於定額商品,真正大頭的是布匹生意,這個生意朝廷不設限製,瓦剌也好,韃靼也罷,隻要有錢隨便買。多少錢一匹由買賣雙方協定,官府隻負責征稅與維持治安,這樣做既省卻了官府調動物資的損耗和人力成本,同時還能在交易過程中征稅,獲得穩定的收入。未來商人們看到互市貿易的好處,會紛紛把店鋪設在興和與東勝衛,如此一來也會間接地促進兩個城池的繁榮,興和城與東勝衛將會成為一個漢蒙雜居的城池,對增進民族融合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東勝衛瀕臨黃河還是塞外理想的屯田之地,隻要將中原失地的百姓遷徙到這裏,兩三年之後,這裏就會成為一片膏腴之地。塞外並不適合大規模開墾,控製人口規模一定要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草原上最適合發展的事采礦與礦石深加工,這些行業需要大量人力,同時還不占用大量的草原。發展工業的前提是交通便利,這又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幾項大的物資互市談判結束之後,其他一些雜項的談判雙方誰都不會斤斤計較。比如鐵鍋這樣的草原人家離不開的工具,涉及到了鐵料,瓦剌很有可能會用鐵鍋融化之後打造武器,不過李弘壁對此毫不在意,若是瓦剌不怕賠掉底褲,大可以這麽做。鑄造鐵鍋用的是生鐵,想要打造武器必須將鐵鍋重新冶煉鍛造,十斤鐵鍋的鐵能夠出一斤打造武器的精鐵就已經是邀天之幸。這個過程花費的精力、財力,就是大明都承受不起,更別說瓦剌這種虛弱的國力。更何況大明王朝現在壓根就不怕瓦剌發展壯大,因為大明已經邁入了火器時代,而瓦剌依舊停留在遊牧時代。不管他們的齊射技術再怎麽厲害,都抵不過大明戰兵手中的三眼銃和魯密銃!尤其是神機營裏麵的大匠宗師現在正在全身心地研究燧發槍,一旦燧發槍研製成功,那大明火器又將進入一個劃時代的變革,到時候別說什麽瓦剌了,就算韃靼瓦剌乃至整個蒙古加起來,都不夠大明戰兵殺的!雙方達成協議協議之後,都是長出了一口氣,大明其實比瓦剌更加希望達成協議,因為這樣一來草原才是徹底安分了。韃靼有任何異動,瓦剌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而瓦剌若有異動,韃靼也會立刻稟報大明。這二者互相牽製之下,大明至少幾十年內不會再有輩虜之患。而瓦刺拿到了互市的權力,通過互市貿易換取到瓦剌急需的物資,多餘的物資還能轉手賣個更西邊的幾個汗國。中間商賺差價可不止大明的商人會操作,草原上一樣玩兒的非常溜!可惜脫歡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忘了現在西域在大明漢王和趙王掌控之中!所以,瓦剌其實就是在大明夾縫裏麵生存,根本就沒有發展壯大的希望!談判結束後,李弘壁向朱棣稟報了談判的結果,朱棣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雖然說,這一次大明沒能向韃靼那樣,直接將手伸進韃靼內部,徹底掌控韃靼生死。但是到此也算是不錯了,皇帝陛下也沒有苛責李弘壁,這樣的結果比那些儒生談判出來的結果要強上很多倍了。第二天大明新報的頭版頭條就刊登了與瓦剌談判的大部分內容,並且開始麵向全國招商,首先是用於供應草原互市的茶商,興和城與東勝衛共計十家茶商。每家有十萬斤的定額,在茶葉產地,這些用作製作茶磚的茶葉並不貴,一貫錢能買好幾斤,可是這些茶葉千裏迢迢運到邊城,光是運費就是幾倍於采購成本,再加上製作茶磚的損耗,運到地頭一斤茶葉的成本至少六七百文。到了邊關,官府還要抽兩成的關稅,進入邊城又要按照貨物的銷售價格,征收一成的交易稅。如此算下來,一斤茶葉的成本至少要一貫錢以上。十萬斤茶葉的成本就要十萬貫,這樣的大額成本,一般的小商人根本接不住。即使是如此高額的成本還是有幾十家茶商參與了競爭,商人們也不傻,隻要把茶葉運到邊城那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無非就是壓的本錢太大,一年隻能有一次交易,可是乾上一次就能吃上一年,這樣的好事沒人會反對。競爭的多,名額隻有十家,為了保證公平,朝廷采取了抽簽的方式決定出十家茶商為互市指定茶商。其餘商人也不用灰心,完全可以進入其他不受限製的行業,比如布匹、紙張等。可以說,這一次瓦剌稱臣,對大明而言同樣裨益不小。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