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武舉的必要性(2 / 2)

“李卿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來,是有諫言吧?”朱見深希冀的問。</P>

他現在實在疲於應付,心情就沒好過,隻希望李青能有好計策,幫他減輕一下壓力。</P>

李青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問:“皇上,你現在能行使的權力有多大?”</P>

“哪有什麼權力啊,朕登基還不滿一年,百官……你都也看到了。”朱見深苦笑,“真要說使得動的人,也就太監了。”</P>

“確定使得動?”</P>

“當然!”朱見深有些下不來台,哼道:“朕對宦官向來厚道,之前牛玉那般混賬,朕也隻是發配他去南直隸;</P>

小恒子下台後,朕又是賞宅院,又是賞錢,恩賞無以複加,宮裡的這些太監,自然會感念朕的好。”</P>

李青微微頷首:“除了太監呢?”</P>

“……還有你。”朱見深煽情道,“李卿一心為國,天地可鑒……”</P>

“好了好了。”李青趕緊打斷,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毫不客氣道:“皇上你這也不行啊。”</P>

朱見深:“……”</P>

你以為我不想,可這才大半年光景,哪有那麼好掌權……朱見深哼道:“永青侯來,不會是消遣朕的吧?”</P>

“我沒那麼無聊。”李青好笑搖頭,“這次,我是真的給你獻策來的?”</P>

“哦?”朱見深精神一振,“你又有計?”</P>

“武舉!”</P>

“好啊!”朱見深一擊掌,大笑道:“朕也有這個想法,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李愛卿不愧是三朝元老,嗯……甚好。”</P>

頓了頓,道:“不過計策是好,卻也得能施行才是,百官可沒那麼好說話……”</P>

隨即又是一笑:“但朕有李愛卿,想來他們也不敢跟你對著乾。”</P>

李青翻了個白眼兒,“他們都敢跟你對著乾,怎麼就不敢跟我對著乾?</P>

當然,若我軟硬兼施,是能幫著皇上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下去,但效果定然大打折扣!</P>

真正的大決策,還是要在規則中運作,強來是行不通的。”</P>

朱見深頷首:“朕洗耳恭聽。”</P>

“太監要用!”李青沉聲道:“至少他們聽話,心在你這兒,司禮監的權柄並不小,卻一直得不到開發,其實當初宣宗設內書堂,就是為了預防今日之朝局。”</P>

“這你都知道?”朱見深詫異。</P>

“……這不重要。”李青岔開話題,繼續道:“用司禮監來牽扯群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他們妥協;</P>

當然,單是這樣並不足以讓他們低頭,所以,皇上你也得適當妥協。”</P>

“比如……?”</P>

“先帝為了穩定朝局,讓提拔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人……”</P>

“李賢?”</P>

“嗯。”李青沒計較他的打斷,接著說道:“現在李賢離任,內閣首輔也就有名無實了;</P>

當初李賢在任時,在吏部天官兼內閣大學士的加持下,可是有著秉筆之權,如今吏部、內閣並無關聯,這個秉筆之權也就沒了,不妨下放給陳文,讓他這個首輔,變得名副其實。”</P>

李青道:“這樣並不會讓內閣失控,最後的批紅仍有司禮監,由皇上你來決定。”</P>

“隻給首輔……這誘餌是不是太小了?”</P>

“不小了,這一來,首輔就會炙手可熱,不僅內閣成員都會歡喜,且還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內訌。”李青陰惻惻笑道:</P>

“彆忘了,陳文可不是吏部尚書,想把他拉下來,難度並不是很大,而閣員想坐上首輔位置,最終還是得看皇上,你說……嗯?”</P>

李青挑了挑眉。</P>

朱見深哈哈大笑:“嗯,不錯,還得是你啊,真陰……咳咳,還有呢?”</P>

“……”</P>

“吏部尚書懸而未決,但早晚要定下人選,不妨為武舉鋪路,”李青沉吟道,“那個姚夔在官場人脈廣,名氣大,不如…便宜他了。”</P>

李青繼續說道:“這樣還不夠保險,差些火候,所以……”</P>

“但說無妨。”朱見深已經嗨起來了,他覺著這麼搞的話,武舉多半能成,且往深處想,他並沒什麼損失。</P>

“裁撤軍隊。”李青道,“當然,這並不是為了討好文官,從而削弱大明軍備;相反,這是為了精煉大明軍隊,減少一定的財政開支,同時為注入新鮮血液做鋪墊。”</P>

斟酌了一下,李青建議道:“年滿四十五歲的士兵,可允許歸田養老,並發放一定的恩賞,這樣既獲得了軍心,又能讓大明士兵有了奔頭。”</P>

其實他想把年齡放在四十,但又怕人一下走太多,從而影響到軍心,這才又加了五歲。</P>

朱見深略一沉吟,便大點其頭:“成,就這麼辦!”</P>

他欣然讚歎:“先生這一計,甚妙,絕妙啊!”</P>

先生……再次聽到大明皇帝這麼稱呼,李青心緒複雜。</P>

有感慨,亦有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