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楊景今天16歲生日》(1 / 2)

自古謨武鄉的中秋風俗習慣是:嫁出去的女兒不管多遠,中秋節這一天,都要帶著丈夫和子女,前來父母家或是兄長家吃“團圓飯”,也是女兒回娘家的最興日子。也是成千上萬嫁出後的女兒盼望的日子,今天不要找借口,老公不敢阻攔,閒人不敢笑話,按照媳婦的話說:“我今朝坦坦蕩蕩回娘家!”多少感覺有一點悲壯似的?

晚飯後,中秋之夜不分貧富,都有賞月的習俗。連平常百姓家都在月下擺設香案,用地產瓜果,如花生、瓜子、果糖和月餅等做供品。叫“祭月”也叫“拜月”,保佑秋收風調雨順的意思。

然後,子女們陪著父母聊天,一起圍著小四方桌坐下,一邊吃東西一邊賞月。如果遇到有文學肚才的,雅興一來,還真是對酒當歌,對月吟詩作畫起來。

當然最常見的還是:父母與女兒的閒談,一年難得見上幾回,所以父母對女兒有嘮不完的話題。在閒聊中更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如怎樣相夫教子,必須要誠待公公婆婆,做到媳婦儘孝之責等等。

賞月的大多數是小孩,他們在戶外端一盆清水,水中放一麵鏡子,說是從水中鏡子裏可以看到月亮裏的月宮和嫦娥、桂樹與玉兔,也有人說是梭羅和猴子。

在清代,謨武是順昌縣四市之一,有前、中、後三條街,十三條巷子。從八月初一到十五,大街小巷的商鋪滿是以供應中秋月餅為主,這個中秋季節不知要賣多少出去。

李可娥起得早,邊生火煮飯邊想:“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長子楊景的生日。去年八月十五的晚餐,楊景他父親為楊景的生日慶祝,張羅了幾桌好菜,就在親朋好友紛紛舉杯高興之際,一場莫名其妙的災難從天而降,大火燒了家園的樓房,一家人逃難到路口,丈夫卻被人劫持綁架,至今整整一年了,還是音訊全無,生死不明。

眼下四口人吃飯,楊景今年才十六,要擔起這個風雨飄搖的衰落家庭,要養活母親和弟弟妹妹,這樣的日子不知何時才能熬出個頭?!自己又是個弱女子,幫不上兒子什麽忙,又苦於沒有資本做別的生意,又難於開口問別人借款。為了生計,隻有做些體力活,這樣不花成本,那麽隻好靠楊景天天上山砍柴度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