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男人的責任就是傳宗接代》(1 / 2)

那麽正月初一,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頭一天去買米買肉的日子。這天財主不敢近身討債,表示不能逼人到絕路,逼不好,出了人命,官府有權抓人抵命。

還有“不過初七不賒賬”、“不過十五不借錢”、“不過完正月不出門”的說法。

李可娥按照女兒的說法,“今天初一,不講錢的事情”。

那麽六個銅板買來了一斤四兩的米。中午飯煮了四兩稀飯,晚餐一斤大米全部下鍋,加上三嬸婆儲藏起來的兩個地瓜切成塊,讓我們的”牧童公主”笑得合不攏嘴,如願以償,大飽一頓。

這就是我楊家,大年初一吃大餐的過程。

晚餐後坐著閒聊,三嬸婆講起了家事:“我們住的這個巷子叫寧巷,100多年前輝煌過,我們寧家出了一位進士,那麽,碰巧的是,這條巷子同年進京趕考同時出了三位進士,分別是寧,朱,馬三姓。

這條巷子不歸福州三坊七巷管轄,屬於獨自稱呼的巷子。宋朝時有人叫它“朱尾巷”,又有人喊著“馬頭巷”。總之混亂不堪,沒有規定。

正好那年寧,朱,馬三姓同時金榜題名。同樣是高中進士,卻又按照成績名次被嚴格劃分成三個不同的級別,分別是“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這三個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檔次,按排列為:寧氏進士及第、朱氏進士出身、馬氏同進士出身。

寧家排在朱馬兩家之前,略勝一籌,所以後來此巷才改為寧巷。

家族的盛衰,誰能料定?誰能主宰?今天寧家失去了當年的光宗耀祖,在這寧巷裏變成了我這一家冷冷清清的小戶。

我今天把真實的寧家曆史跟你們講,也是印證了那句古話:“富不了三代,窮不了三代。”

你們楊家今天是很窮,但往後的日子,相信會好起來的!”

李可娥回敬道:“謝謝三嬸婆的吉言!”

“三嬸婆,寧氏進士及第做官的財富很多,三代都吃不完,怎麽會說100多年前的輝煌,今天會落魄了呢?”13歲的楊浩不解地問道。李可娥瞟了兒子一眼,意思說不能這樣無理問長輩,讓人勾起痛苦的回憶 。

精明的三嬸婆看到李可娥這樣示意孩子,教育孩子別多嘴,她不以為然,並且詳細地講述了興衰的過程:“既然楊浩問了,三嬸婆就講給你們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