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失業危機信心崩塌,接受采訪(1 / 2)

第153章 失業危機信心崩塌,接受采訪

最近科技圈“好消息”不斷,夏國網友們也跟著心焦。

chatgpt越來越強大,恒基生物曾經宣布研發出了人工智能,可後來也沒了消息。

最近一次成果發布是汙菌誕生,後來接手連城集團股份,傳出恒基生物計劃研究艾滋藥物。

國外還宣布了固態空氣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不久後將商用。

還有原子級芯片技術,這種技術突破了摩爾定律,讓夏國網友們有些酸溜溜的是,這項技術的研發者還是華裔,朱家弟,年齡僅僅24歲,和陸恒同歲。

人工智能團隊也有不少夏國人。

網友們紛紛網上留言,為什麽這些科研人才不回來!

人工智能公司竟然開發出了影視平台,才是真正地壓垮很多人心態的最後稻草。

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紛紛發表言論。

胡格、黃柏、寶強、吳金等等,都被記者采訪看法。

吳金一臉擔憂地說道:“我也聽說了這個消息,目前國外還在內測,我有一個製片朋友被邀請參加,他和我說,演員在未來很可能不再被需要了,因為導演可以拿到劇本後,自己就用軟件操作,得到比拍攝還要好的電影。”

“畫麵不會比實拍差,要什麽特效,場景,演員是什麽表情,都可以通過和人工智能對話來實現。”

“據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學習完人類生產的所有視頻數據,它看過所有電影,比任何演員都要專業,因為同樣的表演,演員可能隻看過幾十部電影,學習幾十個人的演技,而人工智能卻學習了數萬,數十萬演員的演技。”

記者聽了吳金的話後,也替演員感到悲哀。

演員不再被需要,並不是影視行業消失,而是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將更加繁榮發達。

可是演員或者以前的攝影師、收音師、調音師、調色師、剪輯他們該何去何從呢?

透過人工智能的這個能力。

還能看出很多東西。

影視行業因為一款軟件而改變。

設計這款軟件的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強大,編程都是人工智能做到的,那程序員也很可能失業。

采訪完演員,全都是悲觀言論,沒有任何人覺得他們會不受影響。

除非夏國的製片人,影視公司不使用這項技術。

但概率應該不大,全方麵引進人工智能不太現實,會有信息泄露風險,隻是讓這款軟件進入是很有可能的。

我們又沒有封閉自己,學習閉關鎖....。

記者又去采訪了程序員。

來自鵝廠的頂級程序員說道:“事實上國外正在用人工智能取代普通碼農,不過程序員並不是失業,而是將麵臨更大競爭。”

“人工智能讓編程這門技術簡單化了,程序員不再需要大量時間學習編程語言。”

“隻要學會掌握人工智能這種工具,用自然語言告訴人工智能,需要什麽樣的軟件,人工智能就能將軟件做出來。”

“即便是普通小學生,也可以設計出軟件,設計很好的網站效果,打造一個app。”

記者又問:“您是這方麵的專家,您認為在這項技術上,我們和國外差距有多大呢,據我所知,目前國內有很多類似技術的公司,還有的公司宣布10月就能追趕上國外的技術。”

這位大廠出身的程序員戴著口罩,聞言嗤笑道:“嗬嗬嗬,別聽這些公司吹牛,他們距離外麵的技術還有十萬八千裏呢,可以說我們現在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人工智能會有這麽強大了。”

“以前chatgpt前幾代的時候,訓練的數據量達到10億級別,100億級別,1000億級別,最開始其實很笨,完全沒有實用性。”

“就連馬斯克也放棄了繼續投入,後來是微軟插手,他為什麽放棄?還不是因為當時看不到希望,絕對很難成功。”

“承諾要投入10億美刀,再投入5000萬美刀,看不到希望後,自然就退出了。”

“可是世事難料,誰也想不到,人工智能在訓練數據量達到了百億級別時,突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

“我們包括研發人工智能的公司技術人員,恐怕都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他們的確能查看核心代碼,設定很多規則,可是數據量太大,根本查看不過來,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現在變得這麽強,應該還是和訓練量提升有很大關係。”

“最重要的是它每天有數億用戶,不停參加訓練,提出問題,調教人工智能。”

“我想目前國內很難做到,告訴你一件很悲觀的事,就算我們的人工智能也用千億數據去訓練,能否誕生國外那麽領先的人工智能,依舊是一個問號,這是奇跡!”

“奇跡一般都很難複製,我們隻能祈禱,最好國內有公司能辦到,不然我們將再次被大幅度甩開,科技領域完全落後...,人工智能將來一定也能在科研領域作出巨大貢獻,人類的科技發展將越來越快,而我們很可能是被甩下的那一批人,就像是我們現在覺得非洲沒有科技發展土壤一樣,將來別人也會這樣看我們...。”

記者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

不久後一位網絡小說作家也接受采訪。

記者詢問道:“時間線上行舟,你是一位網絡作家,你對人工智能出現怎麽看呢?它會不會影響你的工作?”

這位作者是個撲街作者,他一臉憂慮的說道:“肯定會受到影響的,我聽說一些網絡作家已經通過特殊方法,開始使用人工智能輔助創作,還有一些人用的人工智能更加高級,隻要給個創意,幾百萬字的小說都能生成,讀者們還很喜歡看。”

“嗚嗚嗚,我想要轉行了,可是別的行業似乎也在被人工智能搶走工作,我打算去搬磚,也許機器人沒有出現前,搬磚還是有錢途的...。”

記者也感到難受,好像記者的工作也可以被取代,他不會也要去搬磚吧...。

隨後記者又采訪了許多業內大佬,全都是悲觀情緒。

想要采訪開發出人工智能產品的公司老總,但這些人可能害怕出醜都拒絕了。

恒基生物自然也在記者的考慮當中,以前恒基生物篩選出癌症試藥人員時,不是說也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嗎?

不過記者也知道恒基生物的重點研究方向,一直是在生物和醫療領域。

他在采訪很多科技領域的大牛時,也間接詢問過對方,對恒基生物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什麽看法。

這些人根本沒什麽看法。

引用一位業內大牛的話來說,“恒基生物根本沒有在研究人工智能,因為他們基礎就是生物科技,沒有計算機技術的土壤,不過也不能完全否認他們,上次的拿出的技術,也不太像和國外合作,畢竟上次他們和國外op公司鬨得很僵,真用了對方的技術,op公司一定會跳出來打臉。”

“我傾向於恒基生物是偷偷向國內的科技公司取經了,後續發展也印證了我的想法。”

“那就是恒基生物秘密合並了化為公司大量工程師,有一些朋友告訴我,現在恒基生物甚至在研發國產操作係統,曾經研發鴻蒙的團隊,現在都是恒基生物的人了。”

“化為也在研究人工智能平台,前幾個月還公布了成果,我想一定是恒基生物花了大價錢,拜托化為出手,後來又吞並了係統研發團隊,你們可以采訪下任總或者陸博士,看看是不是這樣。”

記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係了恒基生物對外宣傳部門,希望能采訪陸博士。

同時也聯係化為,希望能采訪任總。

讓他沒想到的是雙方同時答應采訪,這把記者高興壞了。

在征求雙方意見後,最終記者和背後的電視台達成一致,決定將這場采訪搞大。

很多人在不停看到國外技術突破後,觀念都產生了影響,信心正在崩塌,現在真的很需要有人站出來鼓舞大家。

讓正在迷茫的人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