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2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794 字 2023-04-10

“越王的乾才的確非凡,他的漕運稅收計劃你也看了。

此策雖也算苛捐雜稅,但針對得是豪門商賈,而不傷底層百姓,能讓人交得心甘情願,

雖然先期需要基礎投資,但的確是治國良方,隻要運河不斷,便是能一直實行下去。。

越王越有才華就越會給太子帶來壓力,甚至太子到現在都還沒展露幾分親政機會……

所以,我希望你能壓一壓越王。”

“你想怎麽做?”杜如晦聽到房玄齡的話,倒是停下了自己的五禽戲,神色嚴肅起來。

房玄齡說道:“越王的漕運計劃先在渭水試行,你便先是參與進去。

等到全麵鋪開,聖人不可能會全部交給越王一個人來處理,肯定需要一名重臣牽頭。

隻要你現在關注了,等到時候,應該會順水推舟的交給你來處理。!”

“你是想要我影響這個計劃!”杜如晦聽到房玄齡的話,不由皺起眉頭。

房玄齡搖頭道:“不,這計劃到底是於國有功,我何必破壞。

我隻是希望這整個漕運計劃推進得細致一點,給太子爭取親政的時間,展現能力與威儀!

太子與越王兩人相差一歲,而且太子所接受的教育比越王更優秀。

不說太子有越王這般天才,但隻要求一半的水平總歸有的吧。

隻要如此,太子穩定了自身地位,那麽大唐的江山社稷自然也就穩定下來了。”

“如果太子與越王之間的內政水平,就好像是隱太子跟聖人之間的軍事水平的差距呢!”杜如晦看著房玄齡,又是問出了另一個問題。

“聖人那是幾百年一出的人物,要是李氏連出兩個還都是次子,你信嗎!”房玄齡道。

“好吧……”杜如晦聽到房玄齡的話語,道:“我找個借口便是參合進去!”

房玄齡見到杜如晦這般的回答,到底是鬆了一口氣。

對這些經曆了玄武門之變的老臣來說,他們是真的不想要再經曆一次玄武門之變。

他們希望的隻是大唐能夠安安穩穩的傳承下去,自己的家族跟著混就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房玄齡見到了李泰有那麽一絲與李承乾競爭的苗頭,卻也想要把這苗頭給掐滅掉。

不過有時候也不需要把某些事情做得太過露骨,稍微壓一壓拖一拖就足夠了。

在政治上,有時候拖一拖是真能解決問題的,最典型的就是乾部選拔。

一個原本三十二歲正處級乾部和一個三十五歲正處級乾部的未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房玄齡也是如此想法,他不需要打壓李泰什麽,而是順著李泰想要的路走就好了。

李泰不是想要實行漕運計劃嘛,那麽房玄齡便是塞一個杜如晦進去。

有杜如晦盯著就是對整個工程的保駕護航,畢竟沒有一個重臣壓著,這種涉及天下的工程,肯定是會受到地方世家豪門的糾纏。

有杜如晦在,杜如晦能很好的處理這些事情,所以自己可不算是坑了李泰。

至於第二點,則是讓李泰的計劃更加的細致化,你不是想要實現這個計劃嗎,塞一個大佬進去,以杜如晦的經驗,絕對比李泰最初版本的漕運計劃更加的細致。

而越是細致的東西實際上就越是麻煩,也越是能夠拖延時間。

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做成功了,所有人的目光肯定是落在杜如晦的身上。

哪怕是李泰提出計劃,實施工程,甚至前前後後都是李泰在忙活,但杜如晦本身領導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完成了那就是杜如晦的功勳。

李泰的功勞哪怕內部的人知道,但對於百姓來說他們不知道。

房玄齡看來,李泰在民間的威望增長不上去,那對大唐的穩定性就足夠了。

畢竟官員是從沒節操這種東西的,當他們發現跟著李泰混沒前途,那自然會舍棄掉李泰。

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永遠忠誠皇帝,誰是皇帝忠心誰,這概念換到太子身上也一樣的。

隻要李泰不是無解到橫推整個大唐的內政體係,那太子隻要表現出明君應該有的素質,越王縱然才華再強,那也隻是臣子。

所以,自己需要得僅隻是給太子爭取時間,給他一個親政的機會而已。

畢竟越王表現得越出色,那麽聖上就越是會早給太子親政的時間與機會。

總之,房玄齡的安排是誰都不得罪,誰也挑不出刺來,畢竟維護大唐穩定傳承不容易啊!

杜如晦看著房玄齡離開,感歎道:

“玄齡這思維模擬的能力倒是越發的厲害了,我都還沒有上朝,便能看出我對上朝有幾分遲疑,所以過來試探一二。

算了,正如他所說,終究要給太子機會,而且壓製越王一二本就是我想要做之事!”

這次死裏逃生,杜如晦卻也覺醒了如同房玄齡一般的那種本能,隻不過杜如晦的能力是決斷,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做出當前情況的最正確決斷。

這種能力自然是非常強的,隻不過任何的決斷都是有實效的,有的時候你現在認為是正確的決斷,但拉到足夠長的時間跨度中,卻未必正確。

但這天賦丟給目光短淺的人來用,那很可能會機關算儘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而目光太過長遠的人來用,那就又有可能導致你活不過春天到來前的寒冬。

所以,這個天賦如何能夠用到極致,卻是要看杜如晦自身的綜合素質。

當然,如果某人一下子拿出數個謀劃,這天賦自然是選擇困難症患者的福音。

而不多日,杜如晦重新回到了吏部的消息傳了回來,並且杜如晦主動表示,漕運稅收之事關乎朝廷稅源,此事乃是前所未有,吏部為了更方便的對以後稅收官員進行考核,希望也能參與漕運之事,隻做監督之權。

對於這點,不止是李綱和房玄齡,就算是魏征、溫彥博等人都同意了杜如晦的說法,就算戴胄都找不到什麽反對的理由,就這麽通過了。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