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2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848 字 2023-04-10

在場眾人聽到魏征出麵支持李泰,不由把目光向著李世民看了過去。

李世民點頭道:“玄成所言甚是,等到藥師率軍歸來便開酒禁半月,以喝滅東突厥之喜。”

李泰見到李世民做出決定了,不由鬆了一口氣。

不過,這一口氣還沒有順,李世民又說道:

“不過,這次僅憑借高陵一地便籌集了這麽多錢?高陵這麽賺錢嗎?”

說實話,以前李世民隻單純覺得李泰很有錢,一招無中生有總能從褲襠裏掏錢解決需要錢才能解決的問題。

但這次,僅憑借高陵一地的錢財居然能穩住整個長安的糧價,這讓李世民第一次對李泰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

與之對比,李泰建立糧倉什麽的事情,反而顯得微不足道了,因為李泰實在太有錢了!

李泰自然不能說這不是自己的功勞,開玩笑,謙虛這種事情是這個時候謙虛的嗎!

如果自己能成為李世民的錢袋子,那能做得事情多了去了!

所以李泰自然大方承認道,

“主要是去年聽到李總管擒拿頡利可汗後,便讓人在囤積錢帛,在今年用上了而已。

隻不過這些長安商人的消息實在太快了,我前腳跟豐收,後腳跟他們就出售了糧食。

不然我的小麥脫手,一出一進還能省下不少的錢來。”

聽到李泰的話,其在場大臣們臉上不由露出了幾分懷疑。

一是沒想到李泰從去年就等待著糧食崩潰。

二是沒想到李泰今年一年便能拿出這麽多的錢來。

“越王所說,是在去年李總管擒拿了頡利可汗後,便肯定了今年糧食低價嗎?”

蕭瑀倒略帶著幾分好奇,對泰詢問,“如何做出的如此斷言。”

“是的!”李泰點頭道,“我們的主要外敵是東突厥,東突厥被解決,那大唐不就是把重心從放在軍事上,慢慢變成了把重心放在建設上嘛?

而且我還在去年提出了漕運計劃,杜尚書可是答應了我讓我在隴右道建立碼頭的。

所以我能不準備現錢嗎!”

“越王,您現在的現錢可都變成了糧食了!”杜如晦不輕不重道。

“至少用糧食也能驅動當地百姓乾活,隴右道不是京畿,多準備糧食也穩妥點!”

李泰聽到杜如晦的話倒是不在乎,畢竟在這個時代,糧食是直接當做錢花的。

“青雀,可你還沒有說,你哪裏來得這麽多錢?!”李世民鄭重的說道。

李泰道“高陵碼頭是整個京畿道的中心,又因水道四通八達,自然吸引了大量商人進駐。

別得不說,每天碼頭收取的靠岸的費用便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更不要說其他圍繞著碼頭建立起來的整個營收體係了,所以多少積累了一點錢來。”

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在場大唐官僚們一個個的呼吸都變得粗了幾分。

他們是真不知道碼頭這樣賺錢,最重要得是這筆錢不會落在百姓身上,不算苛捐雜稅。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上的眾人目光都瞄到了杜如晦的身上。

漕運計劃的總負責人成為了杜如晦,現在看到航運這般賺錢,誰都想要去參一股。

而杜如晦完全不為所動,說實話,原本他加入到李泰提出的漕運計劃之中,多少是因為房玄齡的原因,來稍稍的壓製一下李泰。

但現在,看著李泰依靠這碼頭,居然能短時間內兜底整個長安的糧價,這讓杜如晦對這漕運所帶來的利益第一次有了清晰認識。

某種程度來說,如果整條航線全部開發出來,能在整個稅務體係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

畢竟大唐可不隻是一條渭水而已,還有長江黃河,以及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存在。

“克明!”李世民馬上對杜如晦道。

“臣在!”杜如晦聽到李世民的話果斷走出來。

“你上次所提及從四部中抽調人手成立專門的渭河督運使的想法朕準了,不日擬旨下令。

另外此事……吏部,民部,以及越王府三方協助,為大運河漕運稅收前打造出個樣板來。”

李世民也果斷,見到高陵碼頭的利益之後,程序馬上變得快了起來。

“臣遵命!”杜如晦聽到了李世民的話,馬上對李世民應答道。

李泰看著這一幕不由眨眨眼睛,第一次見識到了封建帝製所帶來的執行力與效率。

說實話,如果李世民沒有見到高陵的碼頭所帶來的利益,那李泰的漕運計劃就慢慢的來,按部就班的走程序也就是了,就算是杜如晦會認真做,但也隻是認真而已。

但現在,看著李泰一個碼頭所帶來的營收,直接給在場朝廷官員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讓他們發現,原來修建碼頭,收取費用居然能這般賺錢!

那還說什麽,自然是竭儘全力的把這個漕運計劃給先弄起來,畢竟來錢才是最正確的。

當然,李泰卻是非常清楚,並不是碼頭修起來了就能夠賺錢的。

像高陵是自己特地挑選的中心位置,與長安之間的距離可謂近在咫尺。

正是有長安這個巨大的消費品市場,所以高陵才會變得如此的紅火。

再加上自己高陵修建的也不僅隻是一個簡單的碼頭,而且還有著各種各樣的配套設施,從而確保了整個物流體係的正常運轉。

至於渭河其他的州縣也學著修建碼頭,李泰可以肯定,能賺錢肯定是能賺錢的,但想要做得像是高陵這麽大幾乎是不現實的。

頂多渭河兩頭一邊吃關東的資源,一邊吃西域的資源,另外,再加一個岐州,也許能吃到蜀地的資源,可以建立的得大一些,但其他地區的港口頂多也起到維持的作用而已。

不過,李泰自然不會提出來,畢竟多建立幾個港口,自己農業學府出來的學子才好安排。

而且這一次,李泰看到了杜如晦目光中的炙熱,顯然馬周怕是不能再繼續晃蕩下去了。

原本朝廷還秉承著慢工出細活的想法,任由馬周與水利官員去渭河探查,但是現在的話,在李世民的意誌之下,怕是要在最短時間又好又快的把這工程計劃給趕出來!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