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恥度(1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898 字 2023-04-10

李泰很快離開皇宮,乖乖聽著李世民的命令前往高陵,那真是一分都不敢耽擱。

李泰的行為多少有幾分故意,畢竟自己要去幽州的話,多少有一個由頭。

而原本沒有,既然現在有機會製造個由頭,那自己便出手製造好了。

自己製造出這樣一個由頭後就不需要自己多事了,房玄齡肯定會把這個計劃推行下去。

自己需要時間發育,去展現自己的才能,而房玄齡需要把多事的自己踢出長安,為嫡長子繼承的製度鋪平道路,這就算是雙方能夠達成條件的原由。

在房玄齡看來隻要李承乾有發揮的機會,到時候一個地方發展的越王又算得了什麽。

房玄齡明白,李泰今天的行為就是繼續履行雙方的合約。

誰都沒有說多餘的話,但雙方都借助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意思。

畢竟李泰是越王,是長孫皇後的兒子,李世民就算分封李泰,不說分封在中原地區,但也絕對不會分封在幽州那鬼地方。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要有個契機,現在李泰自己把這契機弄出來了。

房玄齡歎了一口氣,看著李泰的目光更加尊敬了。

房玄齡不得不承認,比較起李承乾,李泰更加神似李世民,隻不過人都是雙標的,就算是房玄齡也不例外,玄武門的既得利益者更不希望這件事情重現。

所以為了大唐帝國的有序傳承,還是苦一苦越王吧。

李泰在兩儀殿中的表現幾乎是轉眼間便隨著朝臣們的離開傳播開來。

有人說李泰恃才傲物,有人說李泰張狂妄行,禦史們閒著也是閒著的上書彈奏李泰。

不得不說,李泰的存在給禦史們完成KPI提供了豐富素材,不至於每天辛苦尋找材料。

李承乾聽到這消息,更帶著幾分欣喜,自己的這親弟弟可是給了自己太多壓力了。

現在李泰自己自亂陣腳,又怎麽不讓李承乾感覺到欣喜。

但一想到自己因為李泰犯錯而欣喜,又不由感覺到了幾分慚愧。

畢竟李綱剛死沒多久,李綱的君子教育還在,李承乾又為自己如此的行為感覺到慚愧。

此刻,李承乾身邊可不隻是李承乾一個人了,隨著李承乾參與修書,著作局的人自然而然便是靠了上來。

比如說秦王十八學士之一著作佐郎許敬崇,看著一條明晃晃的大腿過來,那對李承乾鞍前馬後,可是熱情得很。

畢竟許敬宗自從李密投靠到大唐後,打仗自己不行,內政自己不擅,就算想賣李世民,李承乾都沒找過自己,在秦王十八學士中也就隻是小透明而已。

現在有機會巴結太子,成為將來的從龍之臣,又怎麽可能放過:

“太子,這越王如此輕狂,縱然才華蓋世,也不過隻是曹子建而。”

“哼,他能跟曹子建比,他也配!”李承乾聽到許敬宗的話不屑道。

“太子,越王不是有甘羅之誌嘛,我不如派人幫越王宣傳宣傳!”

許敬崇緩緩道,“宣傳越王便是有甘羅之才,能調和陰陽,治理天下。”

“嗯?”李承乾聽到許敬宗的話,不由皺起眉頭,道,“我還要誇獎他!?”

“誇獎越王,既能夠彰顯您與越王兄友弟恭,更激發群臣對越王的厭惡。

最重要的是,說不定越王被激了激便是被安排到幽州去了!”

許敬崇緩緩的說道,“越王去幽州容易,但想回長安可就不容易了。”

“咦!”聽到許敬崇這般話語,李承乾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李承乾看著許敬崇緩緩道,“你叫許延族是吧,把這件事情給辦好,我記住你了!”

“謝太子賞識!”許敬崇聽到李承乾這話,欣喜的對李承乾行禮。

當然,此刻在長孫皇後的寢宮中,李世民來回踱步,開口道:

“青雀也真是的,當初在孔穎達身上吃得虧還不夠是嗎?

稍微做出點成績便得意忘形!

那些話也敢在兩儀殿上說出來,現在彈劾他奏章少說也有一尺高了。”

長孫皇後道:“青雀這些年過得可不容易,少年得誌一時失了分寸也是正常的事。

再說當初的事情他也憋了好大一口氣,現在吐出來也好!

再說若非當初局勢,哪有讓青雀八歲便開府的道理,若誰盯著青雀不放,我可不放過他!”

說實話,長孫皇後對當初李泰說錯了一句話就被逼開府,多少是有幾分怨言的。

現在對李泰也是儘可能的照顧,多少也有當初事情造成的補償心理。

隻不過李泰很爭氣,在越王府蟄伏半年後,靠著治蝗一事破局,如今朝中上下說李泰第一肯定有人不服,但若說李泰是能臣乾吏卻也沒有任何人反駁。

這就是李泰用這幾年的時間把高陵打造出來的底氣。

隻不過,李泰取得這般成就,長孫皇後看在眼裏,對李泰更多了幾分心疼了。

“如今大唐可不是貞觀元年的大唐,若是誰敢落井下石,我便是定讓他吃吃苦頭!”

李世民附和對長孫皇後說道,一時之間倒也儘顯威儀。

雖然隻是幾年時間,但這幾年時間整個大唐的變化卻是已經截然不同了。

對內自己已經徹底掌握權柄,對外自己北滅東突厥,南降百家僚人,這所帶來的威勢,已經不是普通的臣子所能夠抗衡的了!

但實際上接下來的時間,風言風語中多得是吹捧李泰的話語,而少有中傷李泰的。

這讓李世民想要找個人殺雞儆猴,都沒有什麽好對象。

隻不過,整個風氣吹著吹著,卻讓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有幾分的不服氣。

畢竟李泰說到底也不過隻是十一二歲的孩子,能一手建立起高陵的確很了不起。

但拋開事實不說,難道在這個過程中就沒有其他人的功勞嗎?

馬周、杜楚客、呂才哪個不是經世之才,越王不過隻竊取了下屬功勞,又有什麽好得意。

所以,吹著吹著李泰在儒林中的風氣,自然又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