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1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940 字 2023-04-10

眾人第二天醒來,由侍女們負責給他們更衣清理,更備上了醒酒的護肝的湯藥,以及清澹的粥食,讓他們好好的養一下脾胃。

這些人多數還有事情要做,如果沒什麽特殊的理由,基本上醒酒後便過來告辭了。

其他人也就算了,基本上所有事也都講得七七八八,唯獨王玄策,因他送了牛,所以宴請了他,但實際上來說,王玄策跟李泰不算太熟。

所以昨天的氣氛也不適合拉著他說,現在見王玄策清醒過來,李泰要找他做些正事了。

“玄策,今年草種計劃推行得怎麽樣了?”李泰對王玄策開口詢問。

王玄策原本還以為自己報告後就告辭了,沒想到李泰居然還拉著自己聊事。

不過到底自己經手的,王玄策道,“《草種計劃》在桑乾河周邊有序推進。

在大雪降前,收割到了足夠牧草製作成青儲,再加上壁爐形勢的牧屋建立起來。

以今年儲蓄的煤炭,足以支撐到明年開春,所以今年絕不會有牛羊被凍死!”

說實話,王玄策說到這裏挺得意的,畢竟自己是真把《草種計劃》給一點點實行起來。

這個冬天過去,自己也算是有了完整的經驗,以及各種能夠改進的技術。

等到這些全部都做好了,在《草種計劃》的執行下,這種新方式說不定真能影響草原。

李泰點點頭,道,“進行順利就行,另外有件事需要你注意一下。

接下來這年在《草種計劃》順利執行下,牧草資源對耕牛進行傾斜。”

“耕牛?”王玄策聽到這話,點頭道,“還請燕王放心,某會儘量牧養黃牛!”

李泰小心的囑咐道:“牛生產了就給小牛加上牛鼻環,加速牧牛向耕牛的轉化。

因為幽州到底是邊疆地區,天生人口稀少,也就隻能在耕牛與其他耕作工具上想想辦法。

明年想大麵積推廣小麥,你手上的耕牛是重中之重,可莫輕乎了!”

王玄策聽到李泰這話,神色頓時嚴肅了起來。

如果說《草種計劃》原本是想要把草原民族變成農耕民族的遠大計劃,那現在李泰希望把遊牧資源向著耕牛傾斜,自然而然就是關乎現實吃飯的大事情了。

隻要是正常當官的,那多少都清楚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

王玄策自然也明白的,有了這牧牛後,這能給整個北方帶來多麽大改變。

如果不是因為李泰基本上碰不了兵權,那李泰第一時間,肯定是把資源往馬匹上傾斜。

但現在不是還有張萬歲在嘛,在高陵又有賽馬的馬場在,關於馬匹不需要自己擔心。

畢竟整個大唐幾乎算是封建時代的馬匹之最,足足有七十萬的戰馬,都不計算駑馬的,這看得宋朝那是直流哈喇子,所以李泰不擔心馬匹的問題。

自己還是安安心心利用《草種計劃》把黃牛給培養起來,這些黃牛在秦嶺黃河以南,也許未必會有南方的水牛來得適用,但在北方地區黃牛卻是首屈一指的耕種品種。

這樣的情況下,那幽州出口其他地方的特產就算是有了。

靠著京杭大運河,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畢竟在這機械能遲遲發展不起來的時代,牲畜的力量可實在是太靠譜了。

王玄策不知道李泰此刻已經開始對京杭運河開通後,對整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的布局。

別得不說,以後建立農社時,黃牛成為農社一部分資產,百姓們也能借用黃牛耕地,那自然而然的,農社在基層的影響力就能夠更進一步的擴散開來。

不過,王玄策雖不知道李泰的這些變化,但單是《草種計劃》的耕牛能夠提供給幽州地區,從而耕犁出更多食物,這本身對官員而言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一個人的工作於己有利於國家有利,那就不需要李泰再多說什麽了。

此刻的王玄策哪怕整個人燃燒殆儘,怕也會願意撲到這個事業上鞠躬儘瘁。

王玄策知道自己的任務後便匆匆離開,不過李泰也知道牛羊這種東西,跟糧食一樣,不是第一天下達任務,第二天就能弄出來的。

但有了資源上的傾斜,尤其牧草上的傾斜,王玄策至少會重點挑牛來培養,自己要求不多,今年能出欄個一兩千頭,多少也算安慰了。

舊年過去,新年到來,這次李泰倒是第一次在幽州這邊過年。

新年第二天開始,自己便是去一個個官員家中拜年,像是杜相,高季輔,馬周,以及其他自己麾下的人,都儘量在十五前拜訪完畢,甚至連新年禮物都早早給長安的父母送過去了。

給李世民送過去的是天津的粗鹽,至於給長孫皇後的則是一塊水玉的玉佛觀音。

雖然李泰對佛家不感冒,但是長孫皇後喜歡啊。

其他的人都有贈送,甚至連李治都給這剛剛四歲的小屁孩準備了文房四寶一套,相信他上小學了,應該會很感謝自己的。

不過,這樣的歡快日子倒也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

“當家的,這都走了兩天了,連安慶都過了,還沒到嗎?”

一名婦人拉扯著孩子,一隻手拉著背包有幾分怯生生的,既有對前路的迷茫,有又對前路的恐懼。

“就在前麵了,這大路一直修到了雍奴縣,我們順著這大路繼續走。

我記得在雍奴前有座營寨的,我就在裏麵服徭役。

到了那裏,我們隻要肯乾活,那就有得吃了!”

中年人手上背著很大一個包裹,甚至算得上是全部家當,但還是向著天津這邊過來了。

中年人帶著一家老小轉了一個彎後,就見到了營寨門口,不過眼前的場景卻呆了呆。

此刻營寨門口聚集了不少人,或多或少全是拖家帶口的,其中還有幾個自己認識的徭役。

他沒想到,一個新年過去,居然有這麽多徭役,跟自己一樣帶著一家老小過來。

這時候,有個文士站出來,開口道,“大家不要著急,燕王已經知道你們來的事。

隻要你們願意給燕王服役做天津徭役,燕王會把你們全部都會收下的。

你們先登記好戶口,等待燕王把牛車馬車之類的送過來,把你們送到天津城!”

“張津令,我們不能在這裏繼續乾活嗎?要去天津城嗎?”有人開口問道。

張津令道:“雍奴以北的道路都修繕的差不多了,現在主要修繕天津城到雍奴的道路。

你們在這裏有什麽活乾,快點去天津才是正理,否則活給別人搶了,可別怨我!”

“張津令,這要沒活了嗎?”在場的徭役聽到這話心中一驚,這可要命的!

“你們放心,跟著燕王最不缺得就是活了!”

能成為津令基本上都是農業學府出身,多少知道李泰的習慣,連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