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鋼鐵城(1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913 字 2023-04-10

「江南茶園計劃……」

李泰看了看自己做了計劃的文檔,往裏上麵增添了幾筆,然後便合上了,這項目算是立項了,然後把文件遞給白鶴,道,「把這計劃放在乙等櫃子中。」

白鶴從李泰的手中拿過文件夾,來到李泰的藏書室中,走到裏麵有甲乙丙丁四個書櫃。

其中丁字書櫃上的藏書最多,而丙字書櫃上的藏書最少。

這書櫃上的書籍,並不是按照重要性去製定的,對李泰來說每個計劃都很重要。

隻不過,若是有人去翻閱了一下丁字書櫃,就能見到其中包括不限於《秦嶺天橋》《渤海跨海大橋》《江南大開發》……總而言之,白鶴看著堆積如山的卷軸,隻感覺腦袋爆炸。

哪怕很多東西她上麵的字每個都認識,但真把這東西給弄出來,自覺地是天方夜譚,但恐怖得是,魏王居然還真一個接著一個的在實現。

丙裏放置的是當前情況下值得討論的實施的計劃,現階段放著的就三個。

一個是《長洛馳道》,一個《黃河大橋》,以及現在自己手中抱著的《江南茶園》。

隻不過,當項目開始啟動並且向這邊投資資金時,這項目就能放到乙等櫃子中。

至於什麽時候放到甲等櫃子裏,那就要等到這項目開始盈利再說了。

不過,農產品的事從來不是什麽立竿見影的,兩年三年的磨蹭十分正常的。

李泰覺得等到第一波茶葉順利收割,少說也需要三年的時間,這已經算得上是快了。

不過轉念想一想,這時代的茶葉雖然也算飲料,但到底沒有陸羽帶起的風氣,距離茶葉真正成為風靡大唐的飲品想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否則自己也不需要弄什麽圍棋大賽,來給茶葉炒作了。

畢竟除了自己,想來也沒有誰會關心整個大唐的茶葉產量,真是感覺孤獨與寂寞啊!

不著急,安安穩穩發展茶業就是了。

李泰把心思從這件事情上抽離,放在下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繼續整合自己手上的煉鐵業。

想到這裏,李泰便抽出洛陽鋼鐵城的計劃書開始看起來。

隨著朝廷的同意自己建立甲胄的製鐵場,李泰馬上便開始整合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煉鐵作坊,在洛水下遊尋找到一片靠近南關碼頭的地方,開始建立城池。

這是學含嘉倉的。

大唐經曆了隋唐戰爭,更親眼見到把糧倉建立在城池外,然後被瓦崗寨給占領後,農民起義軍是怎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滾雪球的。

所以李世民充分發揮這經驗教訓,直接給糧食建立了一座城池,這就是含嘉倉的由來。

史載,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全國主要大型糧倉儲糧總數為1266萬石,而含嘉倉就儲糧583萬石,占近1/2,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座糧倉,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

正是含嘉倉的存在,為什麽每當朝廷在長安沒飯吃時,便果斷遷徙到洛陽來。

因為這裏是真的有糧食存放著,隨時準備達官顯貴與皇親國戚過來吃飯。

而李泰整合自己手中的鋼鐵作坊成為一座真正的鋼鐵城。

某種程度上來說,那真是比糧食要更加敏感,所以這城市要是建立起來,那來往進出了人更需要嚴格的排查,甚至就算材料送入多少送出多少,都是要詳細比對的。

因為鐵這種東西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非常非常重要。

就算現代社會,看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值,其中鋼鐵產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而自己選定的地址,那自然是距離南關碼頭不遠,大概也就二十裏道路左

右,道路儘量平坦且避開專門的人流聚集區。

讓這條路上除了從全國各地運輸過來的材料和生活物資,運輸出去的鋼鐵和他鋼鐵製品以外,便沒其他的人流在這條道路上行走。

而其中最重要得一點是,李泰希望至少二十年以上發展,不會影響到這工業城周邊環境,

讓王真儒專門派人修建一條道路過去,至少進進出出要方便許多。

另外李泰把自己有關高爐煉鋼的資料已交給了墨令,而實際上墨令當初在長安時,便在孫思邈指導下,對高爐煉鐵嚐試幾次了。

隻不過,這修建起來的高爐相當的不靠譜,使用一兩個月倒完全沒問題,但兩個月往上那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至於三個月……墨令還真沒有見過哪一個高爐活過了三個月的,不是哪裏出現了裂縫,就是引發了火災,甚至還有操作人員一氧化碳中毒的。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不大不小的問題,全部都出現過,已經折損的高爐已經不下於兩隻手了,但嚴格說起來,這東西還是處於試驗向正式投產使用過度的階段。

對李泰來說,這東西哪怕在實驗期間,每天煉鐵產能也就半方,大概三千斤左右,用上兩個月差不多就報廢了,可以說這些話說出來都丟了穿越者的臉。

但再看看整個大唐在巔峰時每年鋼鐵產能也就一千多萬斤,而這東西哪怕用三個月不到就報廢,但這東西的***量就有近乎三十萬斤往上,已經是非常恐怖的產能了。

李泰要求也不多,弄出個有五方產能的高爐活一年,基本就能頂大唐一年鋼鐵生產了。

真到那時,別說農具都能弄成鐵的,就算鐵鍋,自己也有資本一家發一個了。

而這種高爐煉鐵,小作坊去弄不是弄不出來。

但想要將其精益求精,真從半方弄出五方的高爐,這就肯定需要集合國家力量去一點一點的攻克難關——高爐的形態需要去重新設計,高爐的材料去不斷挑選,高爐的材料需要去不斷嚐試,甚至連鐵礦石本身都要去一一挑選。

而計劃書李泰都沒看多久,把茶園計劃放入書房的白鶴來到李泰的麵前行禮道,

「大王,呂山長、潘道長、墨公已在書房等候,是否請他們來書房?」

「快請,上好茶!」李泰聽到白鶴的話,馬上邀請這三人過來。

很快,三人便到來了。

其中潘師正走在最前麵,呂山長慢了半步,而墨公則在最後。

呂才來到洛陽,正在著手建立洛陽學府,自然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而墨公則協助孔雀負責執掌煤炭與煉鐵行業,隨著孔雀去跑到運河上去弄產業鏈去了,墨公便自然全權負責這方麵的事。

至於潘師正算是這三人中最早在洛陽落腳的,主要是當初李泰與李承乾兩人重建佛教道教的廟宇為長孫皇後祈福,潘師正便是回來打理這些道教廟宇,順路安排自己茅山宗的道士們過來享受香火供應。

對於潘師正公私兼顧,李泰並不在乎,隻要茅山宗協助自己攻克了元素周期表,那他們想要多少香火自己都燒給他們。

甚至後世學子,以後考化學時,說不定也會多拜拜茅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