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徭役們的福利(1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128 字 2023-04-28

時間流逝,李世民帶著大唐的主力回長安去了,跟著李世民回歸的還有大量高句麗士族與高句麗中層。

尤其高句麗的寶藏王,不知道誰跟他說了什麼,最近安排老師讓他學習高句麗本地舞蹈。

至於是不是為了將來宴會的時候給李世民助興,李泰就不知道了。

不過麵對大唐的蠻橫,這些高句麗的士族公卿也是敢怒不敢言,或者說他們已經有了最怨恨的對象,比如以高延壽為代表的受到重用的高句麗投降派。

畢竟大家都是投降的,如果大家都被大唐逼迫,調度前往大唐,那大家隻會罵大唐,甚至相互串聯一下,謀劃推翻大唐復辟高句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則因為打了敗戰讓高句麗沒了國運的傢夥,反而得到了大唐的重用,自己對高句麗忠心耿耿,結果成了大唐的階下囚,隻要是正常人那心裡肯定不平衡的。

跟著大唐強遷的人實際上也不多,大概也就兩萬戶左右。

這裡麵包括了高句麗近乎所有的上層人士,以及大量富農地主以及本地的豪族,反正你手上有田地就是有罪。

當然,很多的本地豪族自然是不願意的,那直接就府兵橫推,將其斬殺以絕後患。

然後他們家族的一切被洗劫一空,除了不能被拿走的土地被李泰默默拿走。

而識時務的本地豪族,則在李泰這邊登記,你有多少的土地,那麼到了河西四郡那邊就按照比例給你相應的土地,你有多少的財富,根據李泰轉化後,便給你多少錢票。

畢竟是喪家犬,亡國奴,他們是沒人權的,李泰如此做已經是相當體麵了。

至於他們想要反抗,還是那句話,中層階級想要反抗是不現實的。

隨著高句麗的上層一鍋端,這讓他們根本沒足夠威望的領袖能把他們整合在一起。

同時唐軍對於底層百姓的照顧,讓底層百姓根本就不想要跟著他們反大唐。

很簡單的道理,跟著大唐哪怕搬磚都能夠有飯吃,但是跟著你們,你們卻是要把自己口袋裡麵的最後一點糧食都要搶奪乾淨,這讓百姓怎麼可能會跟著他們反叛大唐。

一個冬天下來,跟著誰混更好,對這些百姓們來說,心裏麵肯定門清的。

甚至有的高句麗百姓主動進行舉報,然後獲得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在李泰看到因為高句麗戶籍上的百姓是五十萬多戶,還沒有到達歷史上的巔峰六十九萬戶人,隻能說高句麗也還沒有成長到極致啊。

而五十萬多戶人中,按照二八法則,大概也就有一萬戶左右的百姓算中產。

所以大唐也就強遷了兩萬戶,最大限度的確保了不會有什麼人逃掉。

現在李唐還能準確的從中找到兩萬戶高句麗中產,那是因為他們手中有土地,有土地那就是中產,就好像現代誰有能有出租的房子,能有額外收入就是中產一個道理。

現代社會跟古代社會的最大不同就是,古代社會底層百姓被淘汰也就淘汰了。

他們的存在在官僚地主眼中,他們本身占用資源沒有太多意義。

但在現代的人眼中卻不同,對資本來說隻要你活著,能夠消費,那你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因為你的消費本身就能創造利潤。

所以從經濟上來說,政府會對基層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社會保障,因為人口本身就是利益。

在現代社會的中產基本上就是看你需不需要交直接稅。

就好像當初三千五百塊錢需要交稅時,國家差不多有86億人需要交稅,當交稅的數額提升到了五千元時,那就隻有636億人了,而這人數所占國家總人數也就5%左右。

說這部分人是中產,肯定有人會有人叫屈,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事實上國家層麵製定政策的時,理想狀態自然是削減上層補充下層。

但這跟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樣,操作起來難度真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現實中,通過削減中產彌補底層是最常見的政策。

會被直接收稅,至少在國家層麵來說,你已經是成熟的中產了,擁有被調節的價值了。

現在也還不要叫屈,接下來隨著與鷹醬之間的碰撞越發的激烈,使得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的困難,中產與富人兩大群體說不定還會出現房地產稅,遺產稅和資本利益所得稅之類的奇奇怪怪的稅種。

當然,如果能讓鷹醬下酒,靠爆鷹醬的裝備,那這些政策肯定會延後。

但隻要繼續熬下去,為了改變經濟結構,為解決地方債務或收入的問題,那這些政策遲早會出來的。

而中產不論是在任何政治製度下,實際上是特慘的一個階級。

差不多存在的意義就是,你辛辛苦苦從底層奮鬥到中產,就是為了社會的整體運轉平穩,需要你做一下祭品。

回到眼前,這兩個做下類比,從五十多萬戶中強遷兩萬戶,跟十四億中有零點六億人繳稅,實際比例也是接近的。

基本把高句麗中上階級一掃而空,留下了一個相對乾淨的環境。

當然,這種事情也就隻能是戰勝國對戰敗國這般劫掠,如果換了在自己國家這麼搞,別得不說,你手下軍隊說不定就要叛亂了,所以這世界最頭疼得就是對內改革。

因為這一刀切下去誰也不知道誰的屁股坐在哪裡,甚至會引發什麼程度的動亂。

畢竟觸及利益這種東西,比觸及靈魂都要來得讓人感覺到刻骨銘心。

而李世民回長安,對李泰來說是放開了手腳,別得不說,先讓幽州的各種生產企業啟動,先生產二十萬套的農具過來再說,還有各種配套的牲畜產業,也讓他們送了駑馬與騾子過來,為高句麗的春耕做好工具上的準備。

雖然說,李泰讓範越風選擇地點時,讓他特地選擇了一些耕地麵積不足以供應五千人人口的區域,但隻要有土地,這裡的人還是會主動去開發這些地方的。

而李泰也是鼓勵這件事情,不讓他們把這些土地全部都開發出來,那他們又怎麼死心呢!

所以,李泰會儘可能的幫助他們完成農業上的開墾,甚至主動去搭建農業學府的框架,把這些高句麗百姓的孩子接到這東北農業學府中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