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金融戰(1 / 2)

關於工業基礎的重要性,最好的反例就是現代的三哥。

三哥不是沒有技術。

其實他還真沒技術,隻不過他想要什麼技術馬上就有許多國家搶著賣給他。

不為什麼,就因為放心,三哥永遠也學不會,下回還得買。

於是,三哥買了設計後發現發動機不會造,買了發動機後發現航電不會造,買了航電後發現飛彈不會造,接著還有雷達、彈射座椅、無線電等等。

最後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幾乎湊齊了整個聯合國的零件才拚出來,結果本國的軍隊都拒絕使用。

這就是沒有工業基礎盲目走高科技的結果。

反之,如果有堅實的工業基礎,拆吧拆吧就仿製出來,仿製版本甚至比原版還好用還賣出白菜價,那走高科技就是水到渠成日新月異!

此時八路軍麵前就有這個坑。

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機會,但王學新覺得還是應該冷靜冷靜。

想了想,王學新就說道:「首長,我尋思著,在這特殊時期,咱們更需要的始終還是糧食!」

首長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雖然這兩次與頑軍做買賣攢了八百萬斤糧食,但對於根據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渡過難關。

所以,什麼技術什麼設備其實都是空的,都沒有糧食重要!

但是……

「頑軍也知道這一點嘛!」首長皺眉回答:「就因為他們知道,所以才寧願用設備用技術跟我們換,也不願意用糧食換。如果我們要求糧食,頑軍未必肯換喔!」

王學新認同首長的分析。

頑軍的戰略就是與鬼子一起用糧食這種不可替代的東西困死八路軍。

至於技術、設備,這些東西又不能當飯吃。要是能把八路軍餓死、困死,到頭來這些東西還不全是他們的?

因此,晉綏軍和頑軍雖是互相不知道,但對火箭筒的態度和做法卻是不謀而合:

最初以為可以仿製,以為給點糧食無傷大雅不影響戰略,所以才肯換。

但在知道無法仿製要出大價錢的時候,就不願意用糧食換了,因為這會直接導致戰略上的失敗。

這也是農業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沒什麼能替代農業,軍民總得吃飯。

沉默了一會兒,王學新就說道:「首長,要不……咱們就試試拐一個彎換糧食?」

「這怎麼拐嘛!」首長疑惑的說:「換就有,不換就沒有,還能拐彎換?」

王學新回答:「糧食不隻是頑軍有,鬼子也有!」

「鬼子那咱們隻能用鹽去換糧食!」首長回答:「你的意思是……咱們跟頑軍換鹽?」

王學新笑了起來,首長指揮打仗是個好手,但做生意似乎就不擅長了。

「首長!」王學新說:「咱們可以去鬼子那買鹽!用錢買!」

「這也不劃算嘛!」首長搖頭否定道:「鬼子的錢一直在貶值,換了一大堆鬼子的錢,沒過多久就買不了多少東西嘍!」

鬼子的錢的確也在貶值。

這一方麵是鬼子和偽政府亂印,另一方麵則是重慶方麵以假對假的偽鈔反擊……

所謂的「以假對假」,就是鬼子印法幣投到頑軍地區收括資源,重慶也印偽幣投到鬼子那搶奪物資。

這其實就是場金融戰,雙方最後是打得難分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