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設計(1 / 2)

研究人員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先後趕到了。

之所以會這麼密集,是因為情報人員考慮到一點:一旦某個人才逃了出來,頑軍馬上就會意識到八路軍在召募人才,於是就會出動特務監視,那時難度就大得多而且也更危險了。

因此,情報人員是不動則已,一動就幾乎是同一時間行動。

之所以會這麼順利,其實也是因為頑軍的輕敵……頑軍怎麼也想不到,這些人才居然會同意去八路軍旳根據地發展,這不是傻了嗎?重慶條件又好又安全,別人都擠破了頭往這裡鑽,他們卻要從這逃出去!

再加上此時頑軍在各個方向的戰鬥又多,分心之下就讓人才拖家帶口的「逃出」重慶了。

研究人員一共二十三人,都是各個學校有名的高級知識份子,其中還有不少是留過學的,包括蘇才明教授也是……後來王學新才知道,蘇教授是日不落留學回來的。

這似乎很正常,這時期華夏物理係倒是有,北大1913年開設的,可以說是華夏第一個開設物理學科的學校,但機械製造方麵卻由於工業基礎薄弱而未開設……確切的說是在蘇才明那時代還未開設。

因此,對於蘇教授而言就隻有出國留學才能學得到。

其它人也差不多,有從高盧留學回來的、從鷹醬留學回來的,還有從鬼子那留學回來的,超過三分之一留過學。

一眾研究人員聚在一塊兒,蘇教授把王學新設想的v1飛彈的方案一說,把這一個個「見多識廣」的留學生們全都驚得目瞪口呆,結果還沒開始研發就有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我們,可從來都沒聽說過這東西啊!」

「如果這想法能成功,為什麼日不落、鷹醬,還有許多列強,他們不研發呢?」

「如果他們都研發不出來,我們能做得到嗎?」

……

他們的懷疑合情合理。

畢竟此時的華夏與列強的工業基礎相差十萬八千裡,說追趕都不配,現在卻要一舉趕超……這的確有些讓人不敢相信。

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麵說明了華夏人才普遍對華夏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

他們在國外學習的時候看到了華夏與國外的差距,甚至還為這個差距所震驚,對華夏卻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要不就是恨鐵不成鋼,時間一久就形成了刻板的印像,總以為華夏各個方麵都不如國外,現在一聽說這種連國外都沒有的東西華夏卻想自行研發,而且還是八路軍,那不是異想天開嗎?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一個叫和誌民的教授,聽蘇教授介紹是從鷹醬那留學回來的,主修飛機製造與工程。

聽到這專業時,王學新不由在心裡暗讚了一聲蘇欣的先見之明……王學新說的隻是「提高火箭彈精度」,而蘇欣居然能為他找到飛機製造專業的人才,這正是研發v1飛彈急需的。

但這個和誌民的態度卻有幾分囂張,他帶著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嘴角還掛著一絲嘲弄:「營長同誌,並非不才潑你冷水,而是這個項目對我們而言難度太大了。其它的不說,正如你所說形容的,這種火箭彈應該更像飛機,但飛機又豈是說造就造的?氣動布局呢?外形設計呢?還有發動機呢?」

見王學新沒回答,他就接著說道:「飛機的生產,從設計到製作到試飛,再到最後飛上天空……僅僅是這些就遠不是幾個月之內能完成的,就更別說讓它自動修正軌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