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千島水庫的第六天(1 / 2)

c因為神牛國數千萬“軍隊”的入侵,夏國戰略性大撤退,那些生活在邊境城市的人們在軍隊引導和幫助下,向內地遷徙,通過高層大數據分流,按照就近以及可承受能力上限進行安排,在大一統的指揮下,各個被選中接受戰爭移民的官方庇護所隻有按規定安置的責任而沒有拒絕的權力。

這便是夏國政體的特色,不像漂亮國,哪怕就算是總統,理論上來講也沒有要求五十個州的州長必須到他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權力。

嘉州城竟然也被分派了一批移民,數量不算太多,也就兩萬人。

若是末世之前肯定是歡迎的,畢竟人口增加對於出生率大大降低的社會現狀是有極大好處的,嗯,可以推高房價,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加可割數量......

可現在是什麽情況?

城區十幾萬人口,周邊幾萬人,整個中心城區域二十萬人的口糧都難以保證和維持,突然增加兩萬人就代表多出兩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國家可不會再把兩萬人接下來一年的口糧配發出來,頂多就是保證這些人在路上有吃的。

葉新曉是早就知道會有兩萬名戰爭難民遷移過來,他也頭疼得很,隻是覺得跟周麟沒什麽關係,所以在周麟出發之前他並沒有說。

可是當這些人來了之後葉新曉才發現,嘿,還真不是他想的那樣。

在全世界氣溫都高燒的大環境下,嘉州城的居住環境相對來說還算不錯,本身三麵環水三江交匯,有水就有風,加上山水相疊綠植盈野大大增加了當地的蒸騰作用,白天濕度雖然會高一些,但太陽下山以後沿著江河邊或者是山林當中,氣溫就會很快下降讓人感覺還算舒適。

隻不過最宜居的還是千島水庫周邊,廣袤的水麵在白天能夠極大的反射陽光積蓄熱能緩解周圍氣溫上升,到了夜間蒸發作用又能帶走熱量,加上取水容易還方便小規模地種植,當初朱廣寒一心想要搬過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些戰爭移民抵達之後,前兩天還能遵守葉新曉的安排,到後來發現當地人數量並不多,而且還大多分散居住時,便有了別的想法。

人嘛,往往都有一個從眾心理。

對外國的時候都是夏國人,但對內的時候就會分省份,甚至是更小的範圍,通俗點說就是“鄉親”。

兩萬戰爭移民在這裏他們就是天然的“鄉親”,“攻守同盟”,跟本地人之間必然會形成看不見的隔閡,而這種心理隔閡的存在往往又會因為一些小事,甚至是誤會而不斷放大。

移民中有人發現千島水庫周邊環境比城裏的安置點要舒服得多,心裏就有了想法。

經過踩點和合縱連橫後,一批移民開始在千島水庫旁搭建他們的房子。

最早來的那批人還會儘量挑選遠離已經有人的區域,但地盤總是有限的,尤其是交通相對更方便,地勢更適宜的地方更是有限,以至於漸漸地就有移民開始在緊鄰當地人的地方修建木屋搭建帳篷,摩擦也就開始了。

一開始隻是普通的,個案的爭吵,然後慢慢演化為一部分參與的爭吵,因為天然的地域性和動物本能的圈地盤行為,漸漸演變成兩個群體的爭端。

無所謂誰先出手,這樣的事情終究會變成肢體衝突,末世的殘酷讓人變得更加暴躁和殘酷,和平年代或許隻是動動拳頭,但在眼下一旦進入“武鬥”階段,開槍都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

戰爭移民無論從數量還是“裝備”來說都是吃虧的,尤其是剛剛經過了長途跋涉,不少人身體虛弱得厲害,搞不好一陣風都能吹倒,這樣上“戰場”結局可想而知。

葉新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雙方的第一場衝突不僅來得如此之快,還如此之猛烈,當維持秩序的人用高壓水槍將混戰的人群驅散後才發現,十二個當場死亡,二十六個重傷,一百多人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