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尊重(1 / 2)

<b></b></div> 大明王朝完全不同於大宋,當年大宋王朝建立的時候,北麵有大遼的威脅,西麵有西夏、吐蕃、大理以及回紇等的威脅,可以說北宋王朝的建立,就是在一個火藥桶上麵,看看大宋三百餘年的曆史,無時無刻都是在應對邊關的戰鬥,偏偏以武將身份出身的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因為黃袍加身的事宜,害怕武將掌控了太大的權力,奪取了趙氏江山的皇位,故而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削弱武將的權力,且抬高文臣的地位,以文臣來限製武將,導致大宋自創立以來,軍隊就幾乎處於孱弱的狀態。

大明王朝則不一樣了,首先注重的就是軍隊的建設,明軍之驍勇、軍紀之嚴明,天下皆知,明軍所到之處,得到了百姓的擁護,特彆是在平定南方諸多的騷亂之中,明軍真正的做到了秋毫無犯,不動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這就讓民心歸附到明軍的一邊,那些不管是想著效忠大元朝廷、大宋的有野心的官吏,以及想著自立為王之人,在明軍的麵前都是不堪一擊。

明軍在驍勇的方麵,不弱於蒙軍,在大軍的供給方麵,更是優於蒙軍。

當年忽必烈繼承蒙古大汗之位的時候,蒙古朝廷沒有真正的俸祿製度,對於文武大臣的賞賜就是分封領土,分封的地方,可以由得到賞賜的文武大臣儘情的掠奪,後來忽必烈發現這樣做不行,必定導致朝廷無法真正的管控,也會被老百姓拚命的反對,王朝無法真正的立足,故而開始效仿大宋,確立下來官吏的俸祿製度,且禁止對百姓的隨意盤剝。

可惜忽必烈沒有想到在蒙軍之中推行俸祿製度,特彆是在蒙古鐵騎之中推行。

蒙古鐵騎的軍士,幾乎都是蒙古部落之軍士,也有少量的色目人,眾人都習慣於遊牧的生活,依靠遊牧獲取到財富,進入軍隊之後,這樣的習慣沒有改變,隻是得到財富依靠在征伐的過程之中掠奪。

當年蒙古朝廷的大軍能夠屢屢出去征伐,而且朝廷的開銷還能夠維持,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畢竟蒙古朝廷不負責每個軍士的軍餉,就能夠省去很多的開銷。

忽必烈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畢竟蒙古軍隊的數量龐大,而且維係蒙古鐵騎的開銷,需要很多的錢財,這不是朝廷能夠承受的,加之後來歸附的新附軍數量愈發的多起來,想要讓朝廷拿出軍餉來養活軍隊,就更加的困難了。

色目人阿合馬得到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成為蒙古朝廷與大元朝廷的丞相,就是在征稅方麵和積聚財富方麵有著很不錯的能力,維係了蒙古大軍每次征伐糧草方麵的開銷,讓蒙古朝廷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不過有所得比有所失,忽必烈很清楚,蒙軍的口碑是很不好的,不管到什麼地方,蒙軍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劫掠,甚至是屠城,穩定地方百姓的舉措是不存在的,這一點就連地方官吏都有了不小的意見,畢竟大軍過後,整治地方的事宜,還是需要這些官吏來完成。

明軍就完全不一樣了,吳邵剛頂著巨大的壓力,想方設法的開源節流,保證了軍餉的開銷,儘管說軍士的軍餉不是很高,可用來養活家人足夠了,而且明軍的獎勵製度是非常清晰明確的,在戰場上立功之軍士,必定會得到賞賜,就算是陣亡了,朝廷和地方官府也會考慮其家人的生活,陣亡將士一次性補助的錢財,足夠其家人維持生活。

這等於是維持了軍人的尊嚴。

因為俸祿有了保證,故而明軍的軍紀相當的嚴格,軍官軍士絕不敢違背。

有趣的是,那些在蒙軍之中習慣燒殺劫掠的軍士,一旦進入到明軍之中,則什麼毛病都沒有了,絕不敢違背軍紀軍規,嚴格模範的遵守,以前那些老毛病全部都不見了。

這一點被譽為明軍最為神奇的地方,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麼神奇,無非是軍機軍規製定和實施相當的嚴格,不管對誰都是一樣的,既然有如此嚴格的規矩擺在了麵前,沒有哪個蠢貨願意那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至於說軍士之地位,這方麵明軍與宋軍完全不一樣,軍隊由樞密院直接管轄,地方不得乾涉軍隊的相關事務,更不得隨意插手軍隊的事宜,而明軍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是吳邵剛的心腹,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更加能夠看出軍人之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之中,吳邵剛對於明軍的軍官很是尊重,諸多的丞相對於軍隊也絕不敢有輕視的看法。

軍人的地位方麵,應該說明軍與蒙軍之間的差彆幾乎沒有什麼。

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還是在於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麵,現如今這個朝代,不管是元軍還是宋軍,幾乎都沒有這個概念方麵的認識,而穿越的吳邵剛就不一樣了,他很清楚政治思想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政治思想就是一支軍隊的靈魂。

講武堂就是明軍的靈魂所在,明軍之中大大小小的軍官,以及特彆出色的軍士,都會進入到講武堂學習,表麵上是學習文化知識,其實諸多的思想教育等等事宜,在授課的時候,就鐫刻進入了軍官和軍士的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