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流寇要攻擊洛陽? (1 / 2)

「在上月末,登封的李際遇趁著年歲的饑荒發動叛亂,在短短數十日內集結了數萬民眾,攻占了登封,並且也加入了闖賊李自成的隊伍。

「而在河南西邊許多地區,除了許多賊寇外,還有小兒們,在傳唱相關流寇的民謠。」

「哦?有這事?」

聽到商人們的話,溫越微微皺了皺眉頭。

這流寇發展的趨勢,竟然絲毫不比前世流寇發展趨勢弱。

而前世流寇有如此壯大的聲勢,那得在崇禎十三年了,而現在才是崇禎二年啊。

這歷史趨勢真是被自己改變太多了。

商人們說了其中一句:「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果然是這句,溫越心中一凜。

他繼續聽商人們說話。

這些商人七嘴八舌,對河南的動盪局勢,表達了擔憂。

事實上,商人在獲取信息方麵往往比官府還要敏銳。

溫越靜靜地聆聽著他們的討論,雖然他通過情報局,也收集了不少有關於開封等地的詳儘情報,但他覺得聽聽商人們的見解也是不錯的。

商人們聲稱李自成已有數十萬大軍,但溫越對此表示懷疑。

在他看來,就算此時的李自成達到了歷史上的強大。

但其核心力量不過數千人,即使加上李際遇等人的加入,以及附庸的饑民,人數最多達到了十幾萬。

而所謂的幾十萬大軍不過是民間的誇大之辭。

至於李自成是否會真的圍攻洛陽,這是有可能的。

不管是歷史的趨勢,還是洛陽的富饒。

李自成想要維持這麼強大的流寇隊伍,拿下洛陽必是首選。

溫越詢問了商人們在開封府儲備糧食的情況,得知他們購買了五千多石糧草,耗資巨大。

鑑於河南連續幾年遭遇了大旱,田地幾乎無收,能夠購得這些糧草實屬不易。

因此溫越決定在他們的成本價基礎上適當提高售價,以此作為對他們努力的補償。

商人們拿著溫越出具的憑證,可在返回山海關後再從將軍府支付款項。

他們完全信任溫越會履行承諾,而且比起銀子,其他好處更吸引他們。

就比如,溫越允諾他們將來在經營時,擁有特權。

比如允許他們大規模建廠,稅收優惠等等,這引起了眾多商人的濃厚興趣,所以也願意替溫越做事。

接著,溫越詢問了他們在開封等地的商業運營狀況。

商人們紛紛表示生意難做,叫苦不已。

許多有利可圖的行業已被當地勢力壟斷,新來者很難插足。

實際上,開封由於人口眾多,商機理應不少。

城中有河南布政司、開封府治所及各級官署,吸引了大量官員及其家屬,還有許多退隱的官宦和鄉紳在此設立住所。

這些人日常需求開銷極大。

還有就是,河南之地多是盛產藩王。

尤其是周王,因其封地就在開封。

經過長時間的繁衍,周王宗室人數已超過五千,其中就有四十多位郡王。

並且,城內外遍布著眾多王府,如周王府、瑞金王府、華亭王府等。

每個王府都有自己的文武官員和兵丁隨從。

所以整個開封府可以說是以周王府為核心,圍繞著眾多王府運作的官吏、士兵和普通百姓構成了複雜的社會結構。

但就是因為這樣。

這種特殊的服務業,在長期下來,就形成了由本地官僚和商人控製的局麵。

外來者要想打入市場極為困難。

關外的這些商人過來後,有著溫越在背後支持,他們自然不願意隻做一些小規模的經營,比如街頭販賣或是微不足道的小生意。

溫越沉默片刻,意識到自己的勢力尚未擴展至中原地區。

所以無法為自己派出去的商人,提供足夠的保護和支持。

在這個時代,官商結合的力量最為強大,他們在地方上的根基深厚。

若非身居高位的官員或高級將領,以強力進局,很難打破這種格局。

此外,明末社會動盪不安,盜匪橫行。

如果沒有軍隊的護衛,長距離的貨物運輸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大明連水泥路都沒有,物流係統落後,這也限製了商業活動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如果關外向關內傾賣貨物。

隻能賣的是糧食、鐵器和武器,但這些溫越都不打算對外出售的。

……

等商人走後。

溫越召集眾將議事。

等眾人到齊之後,溫越掃過他們。

連著休息了一年多,此次隨軍出戰,眾將都是興奮不已。

特別是吳春章,沈其士兩人,神情中有著許多激動。

他們等兩部都是乙級軍,是剛剛訓練出來的。

卻沒有想到,這剛訓練出來,就能有機會隨軍出征。

「根據情報局的消息,這李自成每攻克一座城市,便會將其洗劫一空並摧毀。」

情報局的熊一揚,已經將情報整理好了,正在向眾人匯報:「將軍,各位同僚,依我之見,這些流寇並無長遠之誌,隻是強大些的賊匪而已,不足為患。」

溫越淡淡道:「這李自成生活簡樸,不好女色,願與部下同甘共苦,其性格也堅韌不拔,莫要小看這股了流賊。」

在溫越看來,李自成的意誌不弱。

歷史上記載,他多次被擊敗,甚至隻剩下十幾個人逃跑,但總是能夠重新振作起來。

這樣的對手還是不能小覷的。

當然,李自成的缺點也很明顯。

其戰略眼光顯然不足。

歷史上流寇的後期成事,主要是因為明朝朝廷的腐敗無能。

那時的大明已經無力回天,李自成的對手往往是三流的明軍部隊,而且各個擁有兵力的將領,也在保留實力,不願為朝廷儘力。

然而,這樣給了李自成一個幻覺,他似乎認為自己已經無人能敵。

但當他對上真正的建虜的精銳部隊時,立刻潰敗,幾十萬大軍不到一年就被消滅了。

李自成是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有穩定後方,沒有有效整合資源,就匆匆進軍北京,這直接暴露出他目光極其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