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大軍北上,再次出發! (2 / 2)

人數在兩千至三千之間,共有戰車兩百輛。

每輛戰車配備二十名士兵。

這些戰車採用二輪輕車的設計,前方設有防禦盾牌。

下裝有多根長槍,用以抵禦戰馬的衝擊。

車上則裝備了大量的火箭和佛狼機等火器,增強了遠程打擊的能力。

遼東舊將特別偏愛使用百子銃。

這種火器類似於大號的虎蹲炮,內部裝填有數百枚鉛子,射程可達一百五十步,即便是厚實的硬板或甲冑也難以抵擋其威力。

因此,在劉繼虎的車營中,百子銃的數量相當可觀。

除了炮手之外,隨車的銃手以往多使用火箭和三眼銃等武器。

而鳥銃的使用相對較少。

然而,自從劉繼虎分配到了一千杆精工製作的青牙軍火銃,以及大量的威勁子藥後。

車營中的火銃手數量大幅增加。

劉繼虎本人武藝高強,無論是馬背上的戰鬥還是地麵作戰,都非常勇猛。

他能夠左右開弓,連續射出多支箭矢,有著非凡的悍勇。

在中軍傳來允許救援的指令後.

劉繼虎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救援杏山堡的決定。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部下們也普遍傾向於救援行動.

因為他們的家屬多居住在鬆杏地區,而且近期行軍途中成功驅逐了不少建虜的哨騎。

加之中軍大部隊的臨近,這些因素都給了他們不少勇氣和決心。

更讓劉繼虎感到鼓舞的是。

據情報顯示,圍攻杏山的敵軍僅有萬人左右,披甲奴更是不足數千。

相比之下,劉繼虎的救援大軍加上杏山堡內的守軍,總兵力超過一萬幾千人。

即便不能一舉殲滅敵軍,至少也能夠穩定局勢。

因此,全軍上下都懷著立功的渴望。

在劉繼虎的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湧動,向著杏山堡疾馳而去。

從高橋到杏山的距離不過二十多裡,沿途多為平坦的平原和河流。

當時正值午後,烈日炎炎,熱浪滾滾。

四周是大片撂荒的土地,一片荒涼,無論山上山下,幾乎看不到一絲綠意。

連日的乾旱使得曾經波濤洶湧的大河如今隻剩下涓涓細流,土地也被曬得堅硬。

但這反而便於大軍行進。

麵對上萬建虜,劉繼虎不敢有絲毫大意。

他迅速擺好了車營戰陣,並以騎兵護衛兩翼。

同時派遣快騎通知策應的祖大壽部,要求他們隨時準備接應。

全軍將士在烈日的暴曬下汗流浹背,衣甲濕透。

但他們依然保持著嚴整的戰陣,堅定地向杏山堡推進。

這場救援行動不僅關乎杏山堡的存亡,也是對劉繼虎及其部下勇氣和決心的嚴峻考驗。

隨著大軍一路前行,前方的哨騎與清軍的騎兵展開了一係列激烈的交鋒。

劉繼虎不斷派出自己的家丁精騎,有效地壓製了建虜哨探,迫使其不斷後退。

當大軍渡過七裡河後,劉繼虎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由於援軍的到來氣勢磅礴,無懈可擊。

原本圍攻杏山堡的清軍被迫撤退,聚集在杏山北麵數裡之外。

杏山堡的圍困得以解除,這是一項重大的勝利。

軍中頓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劉繼虎立即向後方報告了這一捷報。

然而,儘管解了圍,他卻感到有些遺憾。

因為自己的軍隊未能真正投入戰鬥,未能發射一矢一炮,就成功解救了杏山堡。

這與他自己渴望取得更大戰功的想法相去甚遠。

環顧四周,他發現不僅是將官們,就連普通士兵也流露出了類似的遺憾之情。

好幾位副將更是連連表示不爽快。

又覺得應該趁著軍心旺盛,與杏山北麵的清軍展開激戰,爭取更多的戰果。

在眾將的勸說下,劉繼虎經過一番猶豫,最終決定主動出擊。

當大軍接近杏山堡兩裡的距離時,駐守杏山的副將鄭林義看到清軍撤退,也抽調了三千人馬出來與主力匯合,其中包括一千騎兵。

這讓全軍的士氣更加高漲,決心更加堅定。

於是,大軍集結起來,向清軍發起進攻。

他們採取了車營步軍居中,騎兵護衛兩翼的陣型。

在距離清軍營地不到三裡的地方,清軍那邊響起了號角聲.

顯然是察覺到了明軍的逼近,也開始展開迎戰的隊列。

在雙方的不斷靠近中,劉繼虎注意到右側不遠處有一片低矮坡地.

他立即下令搶占這個有利地形。

讓騎兵部署在山上,車營步兵則集中在山腳下的開闊地帶。

這樣既能夠利用地形優勢進行防守,又能夠在必要時發動攻擊。

……

在烈日之下,劉繼虎站在山頂的帥旗旁。

目光如炬地審視著清軍的陣地。

他看到對方陣營中旗幟如海,大軍前方是一排排密集的盾車。

緊隨其後的是身穿白色或紅色盔甲的騎士。

劉繼虎冷哼一聲,對清軍的戰術不以為然。

這建虜雖改國號,卻依舊沿用老舊的打法。

盾車在前,弓手與銃手在後,再加上死兵與銳兵的組合。

這種戰術沒有一點新意。

劉繼虎自信滿滿地審視著自己的陣地布局,心中充滿了信心。

他的軍陣布置得井井有條。

首先在陣前設置了拒木,緊接著是裝備有大量佛郎機、火箭等火器的戰車。

還有精良的青牙軍火銃和威勁子藥。

戰車後方是策應的步軍,他們手持長槍、大刀和盾牌,形成了層層防禦。

此外,軍陣靠近山坡,後方安全無憂,還有騎兵守護兩側。

更為重要的是,如今軍士們膽壯心齊,軍心可用!

所以此戰必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