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證道法(1 / 2)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2939 字 2023-04-10

,耕耘貞觀

耕耘貞觀第一百九十四章證道法

“不是一樣能夠得出曬鹽法來,這不是徒耗朝廷的精力!”杜如晦不由道。

李泰聽到杜如晦的話語,點頭道,“但這個過程會有人思考,哪怕多一個人去問為什麽,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

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不由一愣,卻停下了向李泰直接索要的態度。

因為在杜如晦看來,李泰是聖人的兒子,他手上的東西自然是屬於聖人,而聖人的東西自然是屬於大唐的,大唐的東西收歸國有又有什麽不對,甚至是理所當然的。

頂多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上奏為燕王美言幾句,相信聖人也會賜予燕王獎勵。

反正現在的燕王已經就封,不再身在長安,再怎麽樣獎勵,難道還會廢了太子,讓燕王回長安不成。

但杜如晦沒想到李泰居然會拒絕自己,這倒讓杜如晦有幾分疑惑。

而李泰看著杜如晦道,“杜相出身京兆杜氏,如果有人打著朝廷的名義,向您要你們杜氏典藏,說是要上交給朝廷,那您會怎麽對待這個人,算不算是不死不休!”

“……”杜如晦自然明白,要是誰敢這麽說,亂棍打死那都是輕的。

杜如晦卻神色凝重道,“不瞞燕王,若真有人這般言語,我定然讓人那棍棒打出杜氏。

不過書籍經典與這些奇淫巧技到底有所不同,豈可混為一談!”

“若真隻是無用的奇淫巧技,杜相又怎麽會還在這裏與我言語呢!”

李泰看著杜如晦道,“實際在我看來,不論是杜家珍藏的典籍,還是我們研究出來的曬鹽法都是智慧結晶。

隻不過杜家典籍多是儒家智慧的結晶,教授得是如何做人做官。

而這曬鹽法,則凝結了農業學府上下師生智慧的結晶,教授得是如何快速獲取食鹽而已。

也許在您看來,您所掌握的高人一等,但實際上在我看來都一樣的,都是智慧結晶。

我之所以不借,不是因為我舍不得,而是因為若因為您一句話便把這東西給您,那就是糟蹋了我農業學府上上下下為了這曬鹽法所付出的心血。”

“杜相,除非聖人親自下令讓我必須要交,不然這曬鹽法我是不可能白白給朝廷的!”

聽到了李泰的話語,杜如晦不由皺起眉頭。

雖然杜如晦一路做官到了仆射,秉承得更是實用主義。

但因為到底是儒家的經書教授出來的,杜如晦對曬鹽法這種技術多少有幾分傲慢。

所以杜如晦才會直接開口向李泰表示朝廷要這獎勵。

不過,麵對李泰的直言不諱,杜如晦思索了一會兒之後,道,

“但燕王還是會把曬鹽法的原理告知朝廷,這樣跟燕王直接告知曬鹽法又有什麽區別?

重新走一趟這樣的道路,就為了證明您的正確嗎?”

“不!”李泰搖頭道,“重要得不是我而是過程,是要證明證道之法的正確,!”

“證道之法?”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陡然一愣,有些不理解李泰的言語。

而李泰則從容不迫道,“這是我們學院裏麵提出的一種近道而證道的方法。

尋找大道真理三千,然後將其重新拚湊成統一大道。

所以我們能夠根據日之法則與水之法則推出曬鹽法的合理性,再由這曬鹽法的合理性證明日之法則與水之法則的正確性!”

“如此便互證了!”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忍不住眯起眼睛。

這時候的李泰看著杜如晦彷佛有所覺悟的目光繼續道,

“杜相對我來說,錢不是什麽問題,甚至就算朝廷掌握了曬鹽法,

難道就能一下子在整個大唐普及開來嗎?

說實話以大唐對基層的把握,必然是要先交給世家大族,然後再慢慢向著民間蔓延。

十年時間能在沿海地區普及開來,就算一件很是了不得的功績了。

而這一段時間,難道抵擋得了我賺錢嗎?說實話,這對我的影響微乎其微。”

杜如晦也無奈的點點頭,畢竟現實不是遊戲,一個技術出現到普及,哪怕朝廷力推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推行開來的,再說朝廷對於推廣這一項的動力也不大。

畢竟其他鹽業會本能抵製,同時朝廷又不需要對外銷售。

那生產那麽多鹽,讓物價更進一步的降低做什麽!意義何在?

畢竟百姓一鬥十錢也不是吃不起,那為什麽要把價格壓低了。

“燕王這般繞事,是為了傳播您的證道法嗎?想來當初對付儒家的話,不是空話啊!”

杜如晦看著李泰,經過了李泰的解釋後,杜如晦明白了李泰的目的。

李泰聽到杜如晦的話語,沉默了一會兒,道,

“所以若杜相你想原理,我可以給你,讓朝廷找匠人按照證道法慢慢摸索。

至於想要直接從我這裏獲取卻是莫想了!”

杜如晦看著李泰的姿態,道,

“隻是燕王,您就這般肯定,您的證道法能超過儒家學說,把儒家學說給打敗嗎!

畢竟你所要麵對的卻是一個傳承了千年的偉大學說!”

“原本它應該還能傳承得更漫長的!”李泰說到這裏,目光卻尖銳起來,道,

“隻不過惹到了我,我終究要讓它漫長的傳承不再漫長!”

杜如晦看著李泰的姿態,不由苦笑了起來,顯然有的事情是能讓人記一輩子的。

隻不過正常來說,小時候被一件事情打擊了,應該是留下了心理陰影才對。

但李泰卻頭鐵得想掀翻儒家學說,甚至開始研究出了所謂的證道法。

杜如晦就算是用腳指頭去想,也能知道這東西明顯就是衝著儒家學說去的。

因為儒家對不對很難說,畢竟儒家自身就不算是完整,一而二二而一,才是正常的思想。

《控衛在此》